「有時拜訪完一家公司,回程的路上會覺得非常非常興奮,因為好便宜啊!」對於基金經理人、研究員來說,從1千多檔上市櫃個股中,挖掘出具獲利潛力、股價卻被低估的公司,絕對是件充滿挑戰性、又有成就感的任務。但保德信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則認為,在股本小、資訊相對較不透明的上櫃個股中挖寶,不僅充滿樂趣,更是基金經理人的社會責任。國內投信所發行的店頭市場基金績效普遍不錯,以短期績效來看差異不大,但若從2年期、3年期的報酬率來看,保德信店頭市場基金則明顯超越同類型基金(見表)。
#@1@#葉獻文表示,許多不受市場注目的小型利基股,獲利表現其實超越所屬產業的平均表現,只是因為本益比低,常被忽略,加上訊息透明度低,一般投資大眾缺乏資訊管道,使得價值受到低估。因此,對於店頭市場基金來說,「個股挑選」絕對重於「類股配置」,也就是說,與多數基金選股方式採由上而下不同,針對店頭市場基金選股,葉獻文是採由下而上方式,產業景氣頂多只是加分,個股獲利潛力才是重點所在。一檔個股,葉獻文可以花2到3個月的時間來追蹤,先從上下游客戶、同業廠商來打探該公司的狀況,並核對公司對於營收、訂單、出貨狀況的掌控是否準確,由於主要消息管道還是來自公司,因此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也就格外重要,如果誠信度不佳,葉獻文寧可放棄這檔個股。太陽能產業,堪稱葉獻文選股經驗中的代表作之一。他在2005年第4季開始注意到乏人問津的太陽能族群,在上下游打探消息後,看好獲利前景,加上2006年第1季他遠赴太陽能產業發展重鎮德國考察,親自確定了國外太陽能產業的發展狀況,回國後就持續加碼,等到2006年太陽能族群開始飆漲,他已開始將持股由中下游廠商移轉至上游廠。
#@1@#「我非常重視財報,」葉獻文強調;透過季報來觀察個股獲利的逐季變化,佐以平時對於產業的掌握,例如單月營收、拜訪公司,其實差不多就能掌握8、9成,若再從較熟悉的產業來連結、打探消息,找出具潛在獲利的個股並不難。「獲利成長率30%是基本限度」,除此之外,葉獻文每回拜訪公司後都會先試算合理股價,「試算出來的合理股價與目前股價至少要有30%的價差」,在這2個條件均成立下,才會納入投資組合中。除了掌握個股資訊遠比上市公司困難外,研究上櫃個股,更時常需要面對質疑、獨排眾議。葉獻文不諱言地表示,由於店頭市場個股股本小,當他所看好的個股股價正好飆漲,難免會有人質疑是否與公司派掛勾;即使是公司內部會議,10多個基金經理人可以有10多種看法,如果沒有清楚的想法邏輯、與完整的數據資料,根本很難獲得支持。亮麗的操盤績效,還是會有人說「只是運氣好」,對於這樣的看法,葉獻文並不生氣,「1、2年可以說是運氣好,但維持3、4年,那就是實力」。他認為,近幾年來,基金發展迅速,對於投資大眾而言絕對是好事,但不少基金操盤者卻因追逐績效而道聽塗說、隨波逐流,在這樣的生態變化下,挑選好投信與好基金經理人就格外重要。目前,保德信店頭市場基金約包含25檔個股,其中店頭持股約佔60%,整體而言仍以電子股為主,比重約達8成,非電子部分則佔約2成,平均持股部位為8成5(見圖),葉獻文笑說不喜歡持股太分散,雖然可以降低風險,但管理相對費力。在2000年股市上萬點的時候投身市場研究,「我覺得我們這個世代正逢電子產業向上的時期」,葉獻文一開始看的產業就是半導體,也奠定了他長期觀察電子股的基礎。
#@1@#管理店頭市場基金之所以困難,關鍵在於因為個股股本小,進場跟退場的風險都不低,使得佈局時間必須拉長,若處多頭時期,頂多只是承擔稍高的風險;但若在空頭期,本來就比較難脫手的個股,流動性風險將大增,這也是為什麼葉獻文會特別重視公司經營階層的誠信度。他認為,其實不少個股基本上都有獲利的支撐,當經營階層過分強調轉機、太過在意股價表現,這種「急功好利」型的公司,只適合趁大盤多頭時,來賺取短線獲利,但長期而言,仍是將高部位的持股放在表現穩健的個股。葉獻文也建議,店頭市場基金高報酬、高風險,最好是手邊有多餘資金的投資者才來投資,一旦投資了,記得要多從正面角度來看待「要相信它會漲」,也別忘了至少每一季要做一次功課,好好去了解總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至於個股表現?留給基金經理人操心就好了。談到自己的投資哲學,葉獻文表示,他絕對相信財務數字,以及企業經營者的誠信度與態度。「讓好的公司有好條件去找到好的人,投資者也能夠分享公司的獲利,這樣投資才對啊!」這是葉獻文心目中,基金經理人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