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周三,台指創下了有史以來盤中的最大跌點,之後的兩天,都呈現五百點以上的大震盪;在週五盤拉漲二百點作收後,於2021/05/15周六,發布篩出大量新冠肺炎確診者的新聞,一連兩天,有多單的投資者都處在恐懼之中。
2021/05/17周一,台股開低七百點,展開六百點層級的刷洗,各式程式交易者都暈頭轉向苦不堪言,於寫稿修正的同時,這樣的刷洗仍然在進行中。
也因為這樣的行情,許多朋友、學生對於程式交易的信任度大減,質疑大增,冒出許多疑惑,最常聽到的無非是,都知道疫情嚴重了,為什麼不減碼應對呢?程式難道不會因此放空嗎?抑或是,從最高點到現在都跌了二千多點了,為什麼空單持倉的時間比多單少那麼多,空單的部位也一直不高,是否程式出錯了呢?這樣極端的行情,難道不需要做任何調整嗎?
每每遇到類似問題,我都感到無奈,就像這一整年文章中常常提到的,程式的作用一直都是代為執行你所信任的策略,如果你的策略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到任何新聞面的量化,你又怎麼能期待程式因為新聞做出反應或是調整呢?
至於多與空的持倉時間與部位多寡,在學理上一直都有兩派在角力,一派信奉的是多空平衡,策略的開法講求多空部位與持倉時間的一致性,但越是平衡的策略,都是要放棄某些超額利潤換來的。
而我所信奉的教條,其中有很大部分的獲利是順著經濟與社會發展造成上漲紅利而來,故在大跌時空方部位本來就較少,只要能壓縮虧損保有權益數,讓我能等待多方再次掌控局面就好。
只有認識並理解你正在執行的程式是什麼,才能用客觀且非情緒的方式處理並下決策;在極端的恐懼情緒影響下,多數人是無法做出正確且合理的判斷的。
程式的能無非是在一般日常的行情中,協助並代替交易者做判斷,但在特殊行情中,人們因為受到過多的情緒影響,再次反過來想干預程式的決策,這樣的事情在我的交易生涯中重複好多次了,我也只能告訴自己,雖然我經歷過了六、七次類似的感受,但對多數人這可能是第一次,若不好好的講解與介紹,他們錯過此次的經驗,可能也一輩子都無法理解程式交易了。可能因為這樣的狀況放棄了,暫停了,從此對交易充滿恐懼與不信任,但在半年一年後回頭來看,才發現自己錯過了什麼。想到這,我又有耐心重新再講一次了。
用個人能承受的槓桿 做好風險控管
退一萬步來說,回歸數據分析面其實會發現,疫情人數的增加,其實與指數漲跌並無太大的相關性,反而只是跟震幅有關,這表示經濟的剛需仍在,只是因為一時的恐慌造成震盪罷了。
我們可觀察附圖會發現,台灣的表現明顯比美國、印度好很多,在印度確診人數急遽上升的過程中,他們的指數不跌反漲,還創了新高,美國在去年也是一樣的狀況;而我們指數的漲幅一直都是領先他們的,且疫情控制程度遠遠高於他們,我們又何必庸人自擾呢?所以還是程式照跑,風險控管做好,只要用自己能承受的槓桿,必能度過此類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