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一般基金,特殊型基金通常會設定較嚴格的篩選條件,對於基金經理人來說,看似選股較容易,但相對來說,選股彈性小,卻也考驗著操盤能力;而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認同這樣的篩選標準,也較容易選到好標的。元大投信旗下,單單國內股票型基金就發行了不少檔,不過翻開今年第1季的績效表現,在元大這麼多檔股票型基金中,元大多元基金以16.12%的報酬率穩居第一;縱使跟國內其他股票型基金相比,也能在由中小型基金與店頭市場基金稱霸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算是相當不容易。
#@1@#身兼元大2檔特殊型基金經理人,陳怡碩手上一檔元大巴菲特基金屬於價值型基金;另一檔元大多元基金則要求,上市部分的持股部位至少要達75%以上,上櫃部分則占15%,在相對嚴格的持股條件下,除了基本面的選股原則外,陳怡碩認為,從店頭指數與加權指數的漲跌幅變化、以及投信持股比重,其實也能看出不少進、出場的訊號。舉例來說,到今年3月底為止,店頭市場指數漲幅已達7%,超越加權指數,這正是多頭年所特有的現象之一,大部分的公司目標價都會往上跳,只要能挑出具攻擊性的標的,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績效,這也是為什麼今年第1季中小型股基金、店頭市場基金表現格外出色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也觀察到,到了今年3月下旬,投信在店頭市場持股比重已逾22%,其實已偏高,當時最受青睞的電子股隨時都有可能在作帳壓力下走勢反轉,後來也的確走了一波電子下、傳產上的走勢;就是因為能夠選擇的標的相對有限,對於細微的市場訊號才要更敏銳。
#@1@#至於基本面的部分,陳怡碩最注重的原則有三:有無長線產品、產業趨勢以及EPS(每股稅後盈餘)是否合理。這三個原則,可以用IC設計族群為例說明,以前大家常常用「一代拳王」來形容這個族群的生態,也就是一顆新晶片,一旦獲得採用,就能帶進一大筆入帳;但相對的,在成長性很高、還未成熟的市場中,拳王也隨時會被挑戰者逐下擂台。可是到了現在,大者恆大的現象已慢慢展現。在排名差距、研發實力越拉越大的情況下,小廠可能還是得透過新產品來賭一把勝負;但是,對大廠來說,一戰決勝負的影響性將大為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能否推出具長期競爭力的產品,甚至打入全球市占之爭中,以國內IC設計廠商占全球市占率5%不到的狀況來看,那是非常廣闊的戰場。
#@1@#談到第2季、甚至下半年的展望,他認為,在今年第1季中小型股漲多下,而大型電子股如PC、面板以及手機族群顯得相對弱勢;但分別來看,這三個族群的基本面其實不差,手機雖然從「高成長」步入「穩定成長」的階段,使得這2年的需求成長看似趨緩。只是,他認為,一來「手機不會永遠沒有需求」,目前只是處於「轉換期」,陣痛難免;二來,今年第1季在手機零組件族群相繼發布利空消息下,股價不僅沒有下挫,反而穩步回檔,加上法人目前持股部位偏低,在在顯示:手機及相關零組件族群反而相對安全。至於PC族群,只能用「成也Vista,敗也Vista」來形容。在Vista延後上市,上市後又得先面對消費者擔心系統穩定、考慮價格等因素所造成的觀望心態,使得眾多分析師言之鑿鑿「Vista帶動PC族群股價表現」的預言,也一再落空;但陳怡碩則認為,反過來看,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庫存水位已經非常低,未來就等降價的「東風」一吹,補庫存的速度將會非常快。論到面板,現在幾乎已經成為一線大廠的天下;而中國面板廠又落後台灣面板廠達3到5年,只要面板價格止跌,加上大廠也認真控制產能,仍有不小的補漲空間。
#@1@#相對於國內的產業景氣變化,美國聯準會(Fed)是否降息則是另一關鍵。雖然普遍認為,Fed降息勢在必行,但在通膨疑慮仍未消除下,原本應該「不升息」就足矣,降息其實進一步意味著美國經濟降溫的利空,對於國內以外銷為主的電子業來說,恐怕又會面臨不小的壓力。國內外大廠的財報陸續發布,加上漲幅已大,4月份的確雜音較多,但陳怡碩還是歸納出3個觀察重點,首先是居電子股上游核心的晶圓代工廠,目前接單狀況已開始往上調整,顯示產業景氣不弱;其次,在DRAM處低檔、面板漲幅不大,缺乏利多的權值股仍有助攻機會;最後,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5、6月間,外資賣超多達1000多億元,資金挪移的狀況在理論上今年應該會較為緩和,但是否還會有其他變化,都是第2季的重點觀察項目。笑說自己當年是出於「叛逆」才誤打誤撞選填了交大管理科學系,沒想到交大管科大部分科目還是偏重管理,讓擅長邏輯、計算的他,大一、大二唸到差點想休學重考;不過,大三的一門「投資學」,讓陳怡碩終於找到興趣的學門,進而讓他走上產業研究與操盤之路。
#@1@#從2000年入行、2004年開始操盤,雖然經歷了台股空頭到多頭,也面臨國內投信界所發生的不少弊端,但他認為,這2年來,大抵上基金的操作績效都比大盤好很多,比較可惜的卻是資金外流嚴重,以國內所發行的基金規模來看,現在反而比2004年聯合投信事件之前的2700億元還要低,僅達2400億元,顯示國內投資人的信心仍不夠。當然,陳怡碩非常清楚,台灣資金向來呈現一窩蜂的狀況,即使到了現在,也沒有太大改變。過去,也許投資人缺乏資訊管道,對商品也不夠了解,但他認為,經歷了2000年的高科技、2003年的中概、2005年的高股息、2006年的REITs等等的風潮後,除了建議投資人不要一味跟隨市場話題之外,他也建議投資人應該要好好地觀察市場資金的流動是否已失衡,作為調整自己手上資產配置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