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曾經紅遍兩岸三地的大陸連續劇《大宅門》嗎?這齣戲正是以中國老字號中藥舖「北京同仁堂」為舞台的時代大戲。北京同仁堂創立於清朝康熙8年,為擁有300多年歷史的中藥舖,由於提供皇宮御藥房用藥期間長達200年,「同仁堂」金字招牌因而馳名中國各地,歷數百年而不墜,並進而成為中藥品質的代名詞。
#@1@#這間同仁堂在歷經包括清末民初國民革命,以及共產主義的文革時代等烽火洗禮,現代的同仁堂已不僅僅是間傳統中藥老舖,藉著金字招牌的強大品牌行銷優勢,加上能夠提供中藥藥品種類超過1,000種,現在已搖身變成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而其持股比重達54.70%的同仁堂科技,亦已於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同仁堂2006年合併營收達到23.97億元人民幣,相較2005年下滑幅度達到8%,主要受到中國政府處方藥品採購降價政策影響,此外,製藥原料以及包裝材料價格攀高,亦使得毛利率大幅下滑4.97%,來到38.83%水準,加以2006年第4季提列高額一次性費用,稅後純益1.56億元人民幣,更較2005年大幅下滑48%,按照2006年底發行股數計算的每股盈餘僅有0.36元,遠不及2005年0.69元表現。所幸,營運現金流量每股0.89元仍屬健康水準,顯見「同仁堂」品牌優勢仍是相當突出,盈餘品質其實不差。產品組合方面,主力產品六味地黃丸的年度銷售金額超過3千萬元人民幣,單品毛利率50%亦遠遠超過整體均值10%以上,顯見品牌商品仍是同仁堂獲利的主要來源,此外,同仁烏雞白鳳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等產品,亦同屬公司高銷售額、高毛利率的重要獲利來源。展望2007年營運,處方藥品官方採購價格可能持續下滑,非處方藥品零售市場則是競爭激烈,產品價格或將面臨下滑壓力;製藥原料、包裝材料價格上漲幅度雖可能趨緩,惟預期仍將攀高,整體生產成本可能持續上揚。不過看似艱困的經營環境,則更容易凸顯品牌優勢,對於同仁堂、雲南白藥等擁有歷史性知名民族品牌的中藥廠商來說,反而成為另一次擴張市占的絕佳契機。
#@1@#根據同仁堂2007年首季財報數字,合併營收達到7.08億元人民幣,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2%,整體營收已經擺脫2006年衰退走勢,單季毛利率38.24%,雖然相較2006年同期仍是下滑2.64%,惟相較上季數字已見大幅改善,顯然品牌優勢、經濟規模已經開始對公司營運產生正面助益。基於銷售通路數量持續擴增有助提升銷售金額,加以既有主力產品市占仍有擴增潛力,營收將有機會回歸成長軌道;積極壓縮相關營業費用以及中國、香港兩地新增產能下半年開出,均有助成本下滑。預期同仁堂2007年營收可望恢復2位數成長,稅後純益則受惠於費用率下滑以及一次性費用不再,每股盈餘將有機會成長至0.75元水準,單季獲利成長可望逐季上揚,回檔可以逢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