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中天的大陸經濟,已出現盛極而衰的跡象。困頓日久的台灣,則恰好鹹魚翻生,趁此機會大展身手。大陸經濟的問題出在其加工出口的發展之路,快速走向盡頭。所有靠廉價勞動為其主要競爭優勢的國家,都必須明白一個殘酷的真相:加工出口之路有自毀的天性。原因很簡單:廉價勞動之優勢在於可以生產出大量低價產品,行銷高價勞動市場;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所得蒸蒸日上,工資自也水漲船高。尤其廉價勞工的預備隊很快就會用盡,在需求不斷推動之下,工資上升的速度會愈來愈快。台灣從195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後期的一整段發展周期,正是最好的寫照。中國大陸從1980年代後期承續了台灣的腳步,發展加工出口業迄今已20年,儘管其人口遠比台灣眾多,但歷經如此高速的發展過程,廉價勞工的供應已經告急。依其社會科學院最近的調查,不僅沿海城市地區勞工短缺,連落後封閉的內陸農村也開始有供給不足的疑慮。然而中國大陸與台灣不同,有40億落後國家人口正覬覦著相同的機會,其貧窮落後,恰足為工資更低、供給更充裕的廉價勞工後備隊。最近許多台商開始向越南轉進,即是明顯的朕兆。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充斥全球市場的大陸產品,早已令進口國的廠商恨之入骨,近來大陸黑心食品、黑心商品頻頻曝光,許多重要出口品更成為不受歡迎的對象。由於大陸的商品控管能力不論公私都遠為落後,而傳統道德全面斲喪,更使其基本道德水準飽受抨擊;因此已經受到抵制的黑心商品絕非偶然,還會有更多案例暴露於全球消費者之前,而使抵制、排斥大陸出口品的浪潮愈演愈烈。逐漸失去充裕廉價勞工優勢而價格日高的加工出口業,加上品質低劣甚至有毒、有害,大陸經濟的唯一推動力量眼看就要遭逢莫大阻力。唯一的拯救者,應是台灣,而這也將為我們創造出另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早在台灣加工出口業失去廉價勞動優勢而外移殆盡時,我們就有過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做為全球加工出口業的中上游支援者,人才、技術的最佳供應者,經驗與相關能力的主要傳承者。但從李前總統開其端的鎖國政策將此一良機活生生扼殺,反而迫使大批不甘殉葬的企業家、投資者用腳投票,導致台灣的企業、人才、資金汩汩失血、憔悴委靡。現在中國大陸加工出口業既近黃昏,我們正該加速把握時機。台灣尚有包括越南在內的眾多東南亞國家作為候補,還無需獨沽一味。我們的品質管控能力已爐火純青,國民的品德遠在對岸之上,對品牌、形象的理念也日臻純熟;因此我們應趁此時機,將已漸成形的「自由貿易港區」完全打開,成為台商經營兩岸乃至東南亞的寬廣平台,將台灣上游產業以珠三角、長三角及越南的廉價勞工,與我們專業人力的品管、品牌行銷能力結合,自能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