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中國大陸10周年的日子,就在前一個交易日,香港股市以21772.73點做收,成為亞洲表現最好的股票市場,曾經在金融風暴中暴跌至6000多點的香港股市,再起的速度著實令人驚艷。10年前,由於一般香港小市民對於回歸的集體恐慌,使得人潮與錢潮紛紛流向美加、曼谷,造成香港經濟基本面的崩壞,全球權威的財經雜誌《財富》(Fortune)還曾預言「香港已死」。如今,這些預測,不只沒有成真,香港反倒站穩了在回歸危機下的優勢地位,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在2005年5月就以「香港,回來了!」來讚美這個曾經被唱衰的地區。最明顯的指標,就是香港證券市場的活絡程度。一個證券市場的興衰,可以從上市公司的市值占該地區(國)GDP的比重得知,1997年香港交易所市值占GDP比率為234.43%,到2004年已突破500%,去年香港交易所市值占GDP比率更高達904.99%,而台灣卻只有167.46%,兩者差距甚遠。況且台股還只能等到選舉年,以人為方式強力做多,才能享有曇花一現般的萬點行情。相對於台灣的民主政體,香港從殖民地被貿然地納入共產主義下的人治社會管轄;然而,香港在回歸10年後卻沒有倒下,原因就在於香港掌握了與中國大陸間「亦離亦合」的關係。
#@1@#何謂「合」?由於香港地小,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出口貿易及金融服務業,回歸之後,搭上大陸內部改革開放的列車,大量的投資機會,讓香港有了龐大的經濟腹地做為後盾,例如將電話公司的總機設在人力及房租便宜的深圳;再者,中國人是相當愛面子的民族,如果收回在外人手上一個繁榮昌盛近百年的香港,卻在自己的手上沒落,情何以堪?於是,從CEPA協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陸客觀光及大陸國有企業赴港上市等,一波波利多,讓香港得盡「合」的好處。而所謂的「離」,即指香港享有和中國大陸間的「一國兩制」關係,相對於人治色彩濃厚的中南海政權,香港所擁有的法治社會及長年國際自由貿易區的經驗,讓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心態上會不自覺地將它和中國大陸做切割,而給予較高的評價。也因為香港發展良好的服務業、港口、通訊系統及語言優勢,使得意欲前往大陸的國際投資者,必然先在香港設點駐足觀望,許多外國公司更選擇在香港上市,讓香港仍然站穩亞洲轉運站及金融中心的地位。
#@1@#香港在關鍵時代下,以「亦離亦合」找到自己的優勢地位,而台灣呢?在同樣的10年歲月裡,似乎飽嘗了「不離不合」的苦果。台商在兩岸政府間「不合」的情況下,面臨重重限制仍得為求生存,西進做生意;而在國際間被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不離」情況下,台灣政府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遙望香港股市2萬點的蓬勃商機,想必台股的投資人要問,投資就是要買未來的希望,但台灣未來的希望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