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百貨公司,很難樹立自我風格;因為,認定標準已被建立。一進入百貨公司,迎面而來,就是一片窗明几淨,羅列著各地知名的品牌商品。專櫃內,處處是標準:價格有標準、陳列有標準、櫃台小姐識人的目光有標準……;這些標準,也將準備踏進專櫃的客人,先進行了一場嚴格的大篩選。所以,百貨公司不易享有自己的特色;進來的客人,不比眼光,靠的只是口袋深度與花錢的膽識罷了。玩不起富人遊戲,逛逛夜市,機會更多。迥異於百貨公司,進了夜市,就像展開一場尋寶之旅。在這裡,商品被胡亂堆積在地上,或是,隨意懸掛在小店舖的牆上;其中,當然不乏瑕疵品,但是,更可能藏著名牌寶物,它們經過混亂的通路系統,流入夜市。重點是:闖入烏衣巷內的名牌商品,與躺在百貨公司專櫃內的相同商品,價格比可能是1:100。到夜市,撿便宜好貨,需要有過人的辨識能力;進股市,選低價好股,若再以挑股王的那一套,不僅不管用,更可能落入追高殺低的宿命。近來,台股漲勢凌厲,空手的投資人,煩躁異常;曾經,一家網路公司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台灣,已開戶的投資人,在這一波啟動的大多頭中,多數尚未進場交易;可見,望「股」興歎的人不少。此時,《理財周刊》規畫封面主題「狂賺萬點行情,空手進場挖寶─只要3萬元」,要帶讀者一探台股內的夜市,為還在外徬徨的投資人,找到出手的標的。這項主題,是由資深研究員柴煥欣策畫選股、主筆胡秀珠參與製作而成。為確保空手投資人安全上車,我們捨本益比(PER, Price-Earnings Ratio),採用最嚴格的選股標準─股價淨值比(PBR, Price-Book Ratio),也就是:以一家公司的股價與帳面價值比,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按照投資大師巴菲特長期投資的選股標準,一家公司的股價淨值比低於1.7,就具備投資條件;《理財周刊》的選股標準更高於巴菲特,以股價淨值比低於1.5作為入選門檻,據此挑出50家股價被嚴重低估的好公司;靠著它們,投資人可以順利進場,穩賺一波。這一期《圓桌會議》,我們要再談房市。編輯部邀請內政部營建署署長李武雄等四位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把脈下一波房市成長動能─都市更新。看來,台灣房地產市場還有得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