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國內油價更在有利於中油公司的浮動油價機制下,一漲再漲,連帶地電價、計程車資、鐵公路運費等也蠢蠢欲動。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國內的黃豆、玉米、小麥等價格也在國際價格的攀升下,被迫上升,因而若干以此為原料的餐飲店、乳製品、糕餅店的價格默默調高。其實,這也是國際油價惹的禍。因為油價偏高,巴西乃克服萬難,設法從玉米中提煉生質能源,激起一片模仿潮;於是大批農用土地變成綠色油田,油價未因而下降,反倒將本來就可能潛存危機的糧食價格哄抬上天,無端惹出一場大禍。外國投機客要炒作油價,產油國家要囤積居奇,愚蠢的政府要剜肉補瘡,以高糧價換高油價,我們都無可奈何。但是國際經濟大環境改變之後,我們這個小型開放經濟本不能力挽狂瀾,就只好順勢調整。
#@1@#調整之道無他,不外是:讓國內油價、電價、運價乃至黃豆、玉米、乳製品等被動調整價格以反映成本;藉偏高的成本引導對應的需求移轉到替代品上,或是以價制量,相應地減少。不論何者,相關商品的價格會比過去為高,但上漲幅度則低於國際價格的升幅。與此同時,一般國內商品的價格則會持穩甚至反向下降,原因就是真實購買力相對降低,整體有效需求較過去萎縮。因此,我們一點都不該為物價上漲擔心。只要中央銀行如其宣示,會好好守住貨幣與信用的水準,應該反映的國外成本適度反映,就不會有嚴重的通貨膨脹發生。該擔心的有兩件事:其一是,若在外界尤其是公部門干預下,該反映的成本不能反映,則首當其衝的民間企業,如計程車、客運業,就必須咬緊牙關為顧客承擔額外的成本,形成劫貧濟富的倒錯。但若受抑制的是公營事業,如台電,則一方面全民要共同承擔這額外之成本,一方面反因為電價相對低廉,我們會在全球努力節約用電時,拚命耗電。其二是,經濟成長力道不足,薪資不增反降,則被迫反映國際上竄成本時,大部分薪資所得者會發現隨著真實購買力降低,日子更不好過;因而怨聲載道,甚至出現強烈的反政府情緒,甚至有不理性的行動發生。
#@1@#面對這樣的情況,就前一個問題而言,政府別無選擇,只能尊重市場機制,要在最順利的運作下,讓相對價格的調整早日完成,各種商品的相對需求也各適其適。千萬不能在民眾怨憤情緒之下,張皇失措,乃至病急亂投醫,反而僨事。至於後一個問題,本來政府就應當努力促進經濟成長、提升人民所得,尤其讓中低所得者有更高的真實購買力以解決其基本生活問題。只是今天的主政者志不在此,一心一意只想著意識形態、政治內鬥,以及選票與權力,早將為國興利、為民謀福等等甜蜜的許諾拋到九霄雲外。如今的「一周一利多」,或許有利於拉抬股市,為大戶掙到更多橫財,卻無裨於整體經濟之繁榮向上,更無助於薪資所得者的基本生活。這些問題都無法解決,管通膨猛獸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