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不斷創新高,每日的成交量都在2千億以上,全民幾乎都在瘋股票、想賺錢,同一時間,物價卻也在悄悄上漲,啃蝕全民的荷包。最近我到各地去演講的時候,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利率、匯率、股價一直漲,物價也會跟著漲嗎?」這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因為都有各自的條件與影響因素,卻也彼此牽連。由目前國內的資金環境來看,很明顯的政府在作多,配合政府政策,央行努力作多房市與股市,拉抬行情吸引資金回流,激勵大盤指數攀高峰,投資人樂陶陶:但另一方面,國內資金浮濫,卻也成為物價起漲的隱憂。一個好的因子(股市、房市漲)跟壞的因子(物價漲)同時存在,實在很令政府頭疼,因為股市、房市與物價,這三種因素相互影響,該如何操作讓「全民皆滿意」,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1@#以利率來看,與GDP(經濟成長率)成正相關,如果一個國家的GDP成長強勁,利率升的機會就比較大,以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的資料來看,全年GDP成長預估為4.16%;另一方面,GDP又與通貨膨脹率相關,以最近原物料大漲,推升民生用品、油價一波漲勢,全年的物價上漲有機會超過2%,在GDP還有物價連番漲的情況下,國內利率肯定還會再升。要觀察匯率會不會再升,可以從台灣的基本面有沒有更好來探討,雖然有些學者認為,匯率與基本面沒有關係,但是這個論點被投資大師索羅斯在1992年推翻,當時英國高估幣值,結果被索羅斯賣空英鎊。另外,影響匯率的還有資金動能,資金動能充足,就會推升幣值;利率更是影響匯率的關鍵因素,因為利率一升高,將會帶動資金流入,這樣匯率就會上漲,所以我認為,今年台幣還是有升值空間。至於在物價方面,民眾感受最為深刻,因為它關係到全民的食衣住行以及荷包縮水的問題。今年以來,人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什麼都在漲,養樂多、麵包、牛奶、沙拉油……樣樣漲,當民間質疑國內是否有通貨膨脹的問題存在時,央行卻認為,核心物價才是重點,也就是扣除掉食物類及原油類,才是最原始的物價指數,因為這兩大類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但諷刺的是,食物類及原油類卻跟民眾的生活最為息息相關,不看這兩大類的物價,怎麼能說國內的物價上漲還在合理範圍呢?
#@1@#不過,從央行的動作來看,還是可以感受到央行重視國內物價的問題。央行除了擴大沖銷規模之外,最近在台幣的操作上也相當強勢,甚至不排除提前召開臨時理監事會,被外界解讀為可能要提前升息。最後一點,我其實比較擔心股價,因為投資股票應該是要回歸基本面來看,可是現在卻是什麼都漲,族群輪番漲、一有題材炒作也漲,還有「老師」漫天喊指數,一下子1萬5千點、一下子又變成2萬點,不斷鼓勵投資人把錢丟進號子裡。我在此還是提出小小的忠告,希望投資人能夠恢復理性,尋找基本面佳、前景看好的公司,不要一窩蜂盲目跟進,慎選股票,才能安心抱股,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