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學上,「交棒」、「授權」早已成為流行語;但是,對於「一代英雄」而言,它可不是說說而已,其困難程度,幾乎到了扭曲人性的地步。成就霸業,豈能少了霸氣?霸氣來自於擔當、果決、勇氣;這樣的性格,與管理學上標榜的「交棒」、「授權」,形成本質上的衝突。於是,難見因交棒成功,與授權徹底所造就的「萬代英雄」。為破解「一代英雄」所造成的短命企業;一度,管理界大談永續經營,進而產生「基業長青(Build to last)」的經典鉅著。於台灣上市櫃公司中,我們也看到企業不同的成長、壯大模式。有些自豪於營收不斷創新高,破千億元後,再挑戰兆元目標;部分則強調獲利,今年EPS賺15元,明年再衝高至30元......,林林總總;「一代英雄」、「一代企業」,持續打造自已的城堡,愈建愈高、愈蓋愈大,可惜,總是侷限於一隅。但是,今天我們開始看到企業可大可久的新模式。破兆元後的鴻海,已在市場上打出名號的「聯家軍」,探究集團內涵,皆已產生質變。在《理財周刊》355期「10個小鴻海」主題內,我們為讀者發掘《鴻海帝國Ⅱ》的成長秘辛,它不再單靠郭台銘;如今,為它攻打江山的是:10大悍將、200個鐵血兵團。本期封面主題「老曹投資秘笈」談的則是擴張手法更為經典的聯電集團。向來,外界習慣拿聯電與台積電之間的對比大作文章;只是,這樣的話題愈來愈無趣。2000年,一場0.13微米製程較勁,拉開台積電與聯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的距離;最近,聯電的股價,也落得僅剩下台積電的三分之一不到。在本業落後的過程中,聯電卻在業外開枝散葉,這是穩健成長的台積電所欠缺的。所以,在市場上,有「聯家軍」,並未見台積電有類似集團化的名號。轉投資的績效表現,更是聯電集團的一絕。新近,聯電的獲利表現,幾乎是靠業外獨撐大局;現在,它精準的投資眼光及手法,也成了外資頭痛之處。面對如此不斷創造新擴張模式的事業集團,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會有不同的評價。由記者陳君樺規畫製作的主題內文中,我們有持平的論述。多變的股市,總有不變的道理;當激情的行情過後,留下來的是企業的基本面。本期智庫將從7月的營收表現中,為投資人找出具有硬裡子的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