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段時間點來看,表現最穩健的是統一,而中華電、債券也在前段班,至於黃金及00713則優於大盤...
投資市場每幾年就會出現一些黑天鵝,傳統的避險工具也不一定管用,面對川普還有三年多的任期,投資想維持穩定獲利絕對不是簡單的事,這次我們就來談談避險配置的議題,讓你的財富不會一夕歸零。
2025年四月的川普無差別關稅戰攻擊,絕對是未來被全世界記得的一個歷史事件,短短幾個交易日,就讓很多人努力累積多年的財富歸零。
我們先從PTT上一則爆紅文章來分享,這位網友從2022年開始賺到股市紅利,資產部位越滾越大,於是開始信貸、質押擴大槓桿加碼,但在貿易戰之後,直接被無量跌停斷頭抬出場,瞬間虧損2,400萬。
另外也有不少做融資的,或者做期貨選擇權交易的,短短一週就被搞到負債幾千萬,幾億身家的中實戶幾天就歸零,持有現股的也有不少人砍在爆虧三成或折半的價位,類似慘案到現在還在持續中,而金融業的行業特性就是雨天收傘,看到股市無預警跌停又漲停,根本不會跟大家共體時艱,逃得比所有人更快,因此股票質押開始壓低放款成數,從最高六成降低到三成的都有,期貨保證金再次調到歷史新高,一口大台的原始保證金從33.8萬增加到35.6萬。
說到這裡,投資虧損當然是要檢討,但重點是如何避免下次又被抬出場,也不要這次剛好逃過一劫就覺得自己無敵了,否則未來收割你財富的人,絕對不只是川普而已,未來還有數不完的主力跟黑天鵝。
來談談投資開槓這件事,過度槓桿當然很容易畢業,但就算沒有開槓桿,也別以為只用自有資金投資就沒事了,當市場空頭來襲,賠三成五成就是斷手斷腳的重傷等級,因為那些錢都是大家拼命努力賺來的。
還有一派說法是直接空手,但這會產生現金拖累效應,尤其是當今社會熱錢過多,通膨比過往更劇烈,而關稅戰啟動之後,這會造成更多的全面性人為通膨。
所以焦點還是要回到如何避險這件事,更明確說是如何與風險共存,而不是直接逃避市場,接下來我們就從兩個角度來談談避險工具,分別是資產配置以及抗跌工具的對照比較。
資產配置調整
過去市場最主流的是股債配置,而且黃金比例就是六比四,避險資產直接就是無腦買美國公債。另外有一種算法是你的年齡就等於避險配置,好比30歲的年輕人,那你就配置30%在避險資產,70%可以分配資金到高波動性的資產,隨著年齡往上走,配置避險資產的比例就跟著往上提高。
如果你沒什麼想法,複製這兩種配置當然沒問題,因為過去這就是教科書等級的配置模式,甚至包含一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或大師都這麼配置,但每個人風險承受度都不同,你也不一定要跟著套公式走,隨著投資年齡或經驗成長,當然也要滾動式調整。
好比挪威主權基金,這是全世界最具規模的政府投資機構之一,一開始也信奉股6債4的配置,每年會重新再平衡回初始比例,不過這幾年基金比重開始變化,現階段股債比變成七比三,我們先不討論背後的原因,光從2023年、2024年的資產成長率都是雙位數成長,其實值得學習一下。
所以股債配置比例要如何拿捏,除了學術研究之外,你也可以參考目前操盤績效不錯的高手或大型機構是怎麼做的,學習高手操作,自己再多練習,自然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避險資產配置組成
配置固定收益的避險資產,大家過去共識一直都是美債,但2022年出現股債雙殺之後,加上近年股債雙殺頻率似乎越來越高,這在過去上百年的全球市場根本就從來沒出現過,除了市場對投資債券的信心開始動搖,這也是一種警訊。
另外根據中信銀行2024年發布的《台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顯示,這些淨資產破億以上的大戶,債券投資佔整體資產比例其實只有一成多而已。
所以我們的避險組合,當然也不能只有現金或債券的選項而已,接下來就列出幾種比較主流的避險工具,包含牛皮股、債券、黃金、比特幣、房地產,觀察抗跌能力。
時間就設定在2022年六月到十月,跌最快+股債雙殺的情況下,表現如何。另外是2024年八月瞬間急殺的時間,以一個月來觀察。
首先來談談評比標的,當然你心中認定的抗跌工具,不一定要跟我舉例的相同,這邊只是一個示範,最直接的就是看漲跌,負相關越高當然是越好。
第一組是股票:這邊看的是高息低波00713,個股就看中華電和統一。
第二組是債券:以市場規模最大的美債20年00679B來觀察。
第三組是黃金:用大家比較方便投資的工具來看,觀察元大S&P黃金ETF(00635U)績效是最直接的。
再來是比特幣:大家都說這是數位新黃金,賦予比特幣有避險的角色。
最後是不動產:這肯定是最穩定,只不過因為投資門檻高很多,也沒法快速變現,算是非流動資產,所以這邊只是提一下,但不會納入比較組。
接下來就用兩段時間來分別觀察走勢,首先是2022股債雙殺年
我們時間設定2022年六月到十月底,大盤對照基準是加權報酬指數,加權報酬指數就是還原權息的大盤指數,其他一起比較的樣本如果有配股配息,就都還原回去。
加權報酬指數當時下跌19.61%,統一當時上漲1.17%,也是唯一上漲的股票,再來幫大家從跌幅最少的開始排起,分別是元大美債20年下跌8.23%、中華電下跌9.4%、期元大S&P黃金下跌11.84%、00713下跌13.01%,這邊都贏過加權報酬指數,唯一跌幅超過大盤的則是比特幣下跌35.53%。
接著是2024年八月美國科技股無預警下殺
加權報酬指數當時小漲0.47%,統一上漲2.1%居冠,第二名是中華電上漲2.06%,第三則是元大美債20年上漲2.01%,期元大S&P黃金上漲1.86%,00713上漲1.84%,這些漲幅通通高於大盤,表示抗跌上漲的能力不錯,至於比特幣跌幅8.74%則是唯一呈現下跌的產品。
以兩段時間點來看,表現最穩健的是統一,而中華電、債券也在前段班,至於黃金及00713則優於大盤,至於表現比較不理想的則是比特幣。
結論
從兩次下跌的時間點來看,除了債券之外,統一、中華電雖然隸屬股票,但實際上的抗跌能力也不輸債券,至於2025年四月這波關稅大屠殺,之後到底會續跌還是急殺急彈?現階段當然沒人說得準,但比較能確定的是,如果投資組合中能納入電信股或食品股,當股債雙殺再次來臨,還是能夠幫忙分散風險的。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