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沈安玨報導】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在「展望2021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中,針對後疫時代下,發表2021年科技產業之總體觀察,並針對CES 2021最新科技發展動向提出解析,期協助臺灣相關產業掌握趨勢脈動。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鍾俊元指出,COVID-19對全球產業衝擊極大,但同時也加速產業服務端、生產端的「數位轉型」化。從CES觀察,今年的特色聚焦在後疫「新常態」的創新應用,大多數新產品、新技術都環繞著疫情的需求,因此建議臺灣服務端廠商,應加速運用數位工具,提供客戶零接觸服務體驗;生產端廠商則應充分運用數據加值生產製造,並投資於數位資產來創新價值。
觀測本次展會的最大特色,研究團隊表示防疫、智慧、自動為後疫新常態的三大需求,並主要呈現在結合工作與生活的「居家」、重視個人化防疫與精準健康的「個人」,以及公共衛生與零接觸商機的「城市」三種創新應用領域上,透過運用高性能運算、網絡安全、物聯網等共通性科技提供智慧與安全工具或平台實現。
工研院預估2025年全球將有40%的員工在家工作、有75%的病患將使用數位醫療服務,且網絡安全防護服務將有187億美元市場, 2030年第四、五級自駕車產值則將達600億美元,因此我國產業應提早布局相關產品技術發展。
展會中可看到肺炎疫情導致生活型態改變,衍生諸多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商機,如環境潔淨科技、非接觸式科技、穿戴/手持/居家用品生理量測科技等三大方向。預期未來將加速各種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市場的穩健成長,工研院預估2021年全球可望達到703億美元產值水準,相較2020年成長14.5%,展現出強勁市場動能。
工研院團隊觀測,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有四大趨勢重點:一、量產技術節點持續推進至7奈米與5奈米,2024年將進入2奈米,持續提升晶片運算效能;二、客製化多核心遊戲機運算晶片,提供最佳與流暢的遊戲畫面,如Microsoft及Sony均採用AMD客製化的晶片;三、AI人工智慧晶片持續進化至「認知智能」,經晶片精密解析後,讓顯示畫面更接近人眼所視的體驗;四、半導體矽光子技術實現低成本光達模組,推動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在產業前景面向,2021年半導體技術將持續推進至試產3奈米技術節點。
國際市調機構Gartner預估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21年將年成長11.6%,推升全球半導體市場達到歷史新高的5,020億美元規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觀察臺灣半導體產業技術持續推進與承接國際訂單之帶動,預估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將成長至3.5兆元新臺幣的歷史新高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