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新手媽媽小萍,因為小孩哭鬧只能抱著哄,連入睡都必須直立抱著孩子才願意入睡,結果手腕連到大拇指側越來越痛,有時候甚至不抱小孩都會痛,冰敷、痠痛貼布也都無效,只好趕緊到復健科就醫,發現自己就是典型的媽媽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表示,這類患者不適宜局部推拿按摩,可能會使症狀更加嚴重。
因為過度或不當使用手腕,造成局部肌腱發炎,大拇指根部也就是手腕橈側疼痛,是稱作迪克文氏腱鞘炎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可能侵犯到屈曲或伸直之肌腱,若發生於手腕橈骨處,稱為媽媽手,若是手指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則可能為板機指,兩者有時候會同時發生。
因好發於懷孕婦女、40歲以上、操持家事的媽媽們,才被俗稱為媽媽手。許宏志醫師表示,不僅發生於女性身上,隨著年紀增長,軟組織、肌腱的彈性降低,若長期搬重物、轉動螺絲、用滑鼠,也可能造成局部肌腱發炎。通常活動大拇指或握拳轉動手腕時最為疼痛。若疼痛更深層,也不排除是橈骨缺血性壞死,但通常好發於止痛藥攝取過量或是喜飲烈酒的人身上,一般人較為少見。
物理治療、藥物搭配護具 不建議局部推拿
透過軟組織超音波檢查或是核磁共振檢查,可找出發炎的肌腱及有無積水,許宏志醫師分享,通常確診後會以超音波、電療、低能量雷射等物理治療,並搭配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或局部注射低劑量類固醇可改善發炎情況,為避免惡化,也可使用手腕護套或護腕,使手腕保持直不彎曲用力。此類患者不建議局部推拿按摩,會使發炎及疼痛加劇,增加治療難度。
急性疼痛期後 熱敷、復健操不可少
除了治療之外,平常可搭配手部復健操練習,如雙手水平伸直,手握毛巾扭轉,如催動摩托車油門動作,但許宏志醫師提醒,復健操要在急性疼痛期過後才能進行,日常也可溫敷、熱敷或擦凡士林保養。若媽媽手症狀長期治療未改善,要注意平常錶帶是否太緊壓迫,他曾於門診遇過30多歲女性,非常配合治療都未改善,深究後才發現是患者運動時戴測量心跳的運動手錶,因綁很緊,反而壓迫橈側神經才造成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