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多發性骨髓瘤是台灣30-40年來發生率上升最多的造血系統癌症,所幸如蛋白酶體抑制劑等藥物皆有重大發展。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蘇羿囷表示,蛋白酶體抑制劑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相當重要的藥物,主要透過阻斷癌細胞清除分解代謝產物的能力,藉以達到毒殺骨髓瘤細胞的效果。鼓勵患者治療要有耐心、與醫療團隊合作,多發性骨髓瘤雖然尚無法被治癒,現今有不錯的藥物組合,可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蛋白酶體抑制劑 抑制胞器功能使細胞凋亡
蘇羿囷醫師表示,蛋白酶體是細胞內的器官,主要作用為分解老化和受損的蛋白質,並回收這些成份再生為功能良好的新蛋白質。蛋白酶體抑制劑是一種標靶藥物,可以選擇性抑制細胞內蛋白酶體的功能,細胞無法回收老化及受損的蛋白質,當細胞內累積的老廢蛋白質無法被分解時,將誘發細胞自我凋亡,達到毒殺骨髓瘤細胞的效果。
三種蛋白酶體抑制劑 新一代藥物推陳出新
蘇羿囷醫師指出,目前蛋白酶體抑制劑有三種,分為針劑與口服兩劑型,第一代藥物於2003年研發問世,2012年6月健保給付於多發性骨髓瘤病患第一線使用;第二代藥物於2012年國外研發,2018年取得台灣食藥署核准,2020年2月健保給付第二線以上治療使用;兩者皆為針劑劑型,第一代藥物以皮下注射為主(靜脈注射的神經病變副作用大),第二代藥物則是靜脈注射,施打原則是以三至四週為一次療程,一週施打一至兩次,連續二至三週,休息一週。
但骨髓瘤病患多數年紀較大,且經常伴隨骨頭疼痛、骨折等造成之行動不便,若需每週來院回診施打針劑,經常成為病友及家屬的負擔。所幸現在最新一代蛋白酶體抑制劑為口服劑型,於2015研發後,2020年3月通過健保給付於多發性骨髓瘤病患第二線以上治療使用,對於提高病患治療便利性及遵從性是一大福音。
多發性骨髓瘤 漿細胞不正常病變
蘇羿囷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內「漿細胞」不正常的增生的惡性疾病,一旦細胞發生基因突變或缺失,這些癌化的漿細胞大量增生並製造不正常的單株免疫球蛋白(M蛋白),數百萬計的骨髓瘤細胞會破壞正常的骨組織,甚至在骨頭外形成「漿細胞瘤」。除了造成免疫力下降,也帶來其他併發症,包括腎功能惡化、蛋白尿、高血鈣、嚴重貧血、莫名骨頭疼痛、無外傷發生骨折、反覆感染發燒等症狀。
若病患合併有前述症狀都需要接受治療,現今藥物治療武器選擇多樣,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藥物除了蛋白酶體抑制劑,還有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單株抗體、化療藥物等。蘇羿囷醫師說明,臨床上蛋白酶體抑制劑不會單用,需搭配免疫調節藥物和類固醇合併使用。先前臨床試驗發現,蛋白酶體抑制劑作用於骨髓瘤的治療效果相當好,是治療不可或缺的武器。
不過蘇羿囷醫師提到,標靶藥物可能伴隨腸胃不適、周邊神經病變、肢體感覺麻木、水腫等副作用,且蛋白酶體抑制劑會對漿細胞產生抑制功用,難免會有免疫力下降情況,應多留意病毒感染風險,例如帶狀疱疹病毒、肝炎病毒活化、流感病毒、肺囊蟲肺炎等等。
鼓勵治療要有耐心 起身活動維持體力
「多發性骨髓瘤目前雖然不能被治癒,但可以積極控制。」蘇羿囷醫師鼓勵患者,治療是長期抗戰,雖然得到癌症是一個重大打擊,現今有非常好的治療武器可使用,如有任何治療的考量,可與醫師詳談;而身旁家人不妨多給予關心,聆聽病人的感受,提醒患者每天起身散散步,維持好體力,讓抗癌之路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