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進入高檔震盪格局,由於高價電子股出現跌深反彈,如5269祥碩、4966譜瑞、8016矽創、1590亞德客、3406玉晶光等,看來大資金有回歸電子跡象,不過,電子成交比重僅55%,說明電子股強弱分岐,主因是傳產股也擁有一片天,造成資金分化。從盤面觀察,原物料族仍以航運股最強,鋼鐵、塑化轉弱但紡織轉強,顯然傳產資金在進行輪動,主要是基期低、價格也低,容易吸引短線資金關注;電子也是一樣,面板是主軸、記憶體震盪,但低價網通、PCB輪動,由於台股進入內資主控格局,且新進資金偏向股市小白(即新開戶的年輕人),這批買力喜歡在低價股操作(便宜的概念),造就此波低價原物料族群的崛起。
股價漲高後就將面臨財報考驗,現在法人圈開始將景氣循環股的評價從股價淨值轉向本益比評估,是新的創舉還是胡說八道?景氣循環股用本益比衡量確實相當新奇,但景氣循環股常會在景氣衰退時出現虧損,這也是以往法人機構不敢用本益比估值的關鍵;不管如何,目前資金主軸就在景氣循環股,除了原物料外,電子股的景氣循環股就在面板、記憶體。整體分析,目前電子、非電仍在爭奪主導權,因為資金主軸相當紊亂,故往漲價題材股切入是正確的做法,面板相關、記憶體、石英元件、被動族都是,另外,觀察業績成長股是否轉強,作為電子股能否接棒補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