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人口老齡化嚴重,失智症人口佔全國人口1.24%,換句話說,每8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指出,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專利,臨床上,約50%病患屬於65歲前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主要因症狀常被忽略導致延誤診斷,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對於家庭及社會都埋下沈重負擔。
失智症可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兩種,前者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後者則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慢性腦血管病變等埋下危險因子。賴軍皓主任說明,若為續發性失智症,可能是因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缺乏維生素 B12 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因素所引起,雖比例不高,但研究也指出,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保持健康體重 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
要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呢?包括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健康飲食及保持愉悅好心情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賴軍皓主任提及,像是中年時期肥胖者,發生失智風險相對上升3倍,即使過瘦也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應保持健康體重,且養成每週2次以上規律地運動,並遠離抽菸的危險因子,也能降低疾病發生率。
鼓勵長者多參與社交活動 延緩失智症發生
至於在健康飲食上,除了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每日攝取量,也應多攝蔬果、豆類、堅果、未精緻的穀類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且能適量補充維生素B6、B12、C、E,有助於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最後則是可透過多參與社交活動,或從事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等,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記憶力衰退且認知功能差 恐是失智症惹禍
若發現家人不僅是因老化導致記憶力的衰退,同時出現語言能力、認知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時,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賴軍皓主任呼籲,患者在接受評估過程時,也應有家屬,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一同參與,才能正確取得病患病史,以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