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相信很多婆婆媽媽認為產後氣血大傷應該要好好大補一頓,有一位媽媽擔心剛生產完女兒身體虛弱,每天細心準備鹿茸酒,不料女兒喝完後頭痛欲裂、全身燥熱多日難消,收治個案的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部金玠縈醫師表示,產後身體會耗傷氣血,但坐月子不是越補越好,像是鹿茸較偏溫熱性質藥材,雖然寶貴對於產後媽媽並不適合使用,建議諮詢醫師適合的調補方式。
金玠縈表示,中醫認為女性生產過程中會耗傷氣血,多少會造成一些身體的損傷,體質偏多虛、多瘀、多寒的狀態,因此希望藉由適當的中藥膳食、飲食調理、生活起居等,使產婦恢復身體平衡並改善體質。尤其現在飲食生活型態、居住環境、營養狀態都與過去社會存有明顯的差異,傳統的坐月子已不完全適用,況且每個人體質不同,都會影響調補和藥材的方向,不宜一昧沿用傳統大補的方法,現代調補更著重在讓臟腑器官恢復原有的功能,反而忌諱大補特補的方式。
產後調理上,中醫採三階段調理,每個階段有不同調理重點,第一階段是排淨惡露,第二階段是補氣血調整脾胃,第三階段搭配補腎藥材,恢復生殖泌尿功能及復原骨盆腔結構。金玠縈強調,產後調理的關鍵並非越補越好,而是身體有否需要它。也許大部分女性都適合三階段調理,但若有產後併發症、傷口感染、發燒感冒、子宮大出血、腹痛嚴重、惡露顏色異常或味道惡臭、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問題,此時並不適合進補,必須依個別調整方向,加上補藥會抑制子宮收縮,過早食用或吃太溫補,很有可能造成子宮大出血,加劇發炎問題,讓感染難以控制。
進補觀念再進化 破解常見月子迷思
現今仍有不少人對坐月子迷思感到困惑,像是進補是不是一定要用米酒水、必吃酒煮的食物、每天喝補湯、麻油料理、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喝白開水等禁忌。金玠縈說,現在媽咪的營養狀態、居住環境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不需要像以前的媽咪這麼辛苦,許多過去的觀念是可以有調整的空間。也才不會像前述的案例,因為進補不當引起類似全身燥熱、手心熱、口乾舌燥、產後便秘、痔瘡紅腫、傷口紅腫熱痛、情緒煩躁、失眠等上火現象。
把握調理好時機 找回健康與美麗
金玠縈提醒,雖然西方人沒有做月子的習慣,東方人體質不同於西方體質,因此女性朋友不要輕忽坐月子的重要性,產後調理正是恢復器官功能、調整身材、調整體質的好時機,我們在觀念上不要守舊,未必全部要依循傳統的進補方式,因為個人體質之差異,都會影響調理的方向,如有任何坐月子的問題,建議尋求合格中醫師進行客製化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