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記者鄭妤安報導】網紅「理財館長」於30日晚間在理財周刊進行線上課程直播,以「讓股民為之瘋狂的ETF」為題,探討ETF之類型、分析、歷史數據等,並針對投資族的迷思進行提點及疑問解答,課程報名人數相當踴躍。
ETF(Exchange Traded Fund)稱為股票型指數基金,在「0050」問世之後,帶動一股ETF投資熱潮,如今在投資專家、理財網紅的大力推廣下,有近百萬的股民持有ETF。在課程開始之前,館長首先針對近日掀起熱議的「富邦越南(0085)ETF」進行探討,表示自己不推薦股民投資這檔ETF的原因有三,內扣費用高、溢價幅度大,結合前面兩者因素將造成買賣風險相對提高。
比起ETF的台灣翻譯「股票型指數基金」,理財館長認為「次級市場買賣的基金」更加適合,他表示「ETF不只有股票,還包括債券、房地產等,且ETF不一定是被動的指數,還可能帶有經理人主動去操作的成分」。
一般常提到的基金為「主動型基金」,意即將錢交給專業的經理人替投資者進行買賣的動作,經理人主動採取各種策略決定進出場的時機、選取投資標的。理財館長認為,將錢交給基金經理人幫忙操作之下,是否能長期打敗大盤為能力問題,若無法持續,則屬運氣。
理財館長表示自己並不推薦「主動型基金」以及「個股」。統計自2019年的美國主動型基金,無論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或國際型股票,十年下來大概有七成到九成都是落後市場大盤及對應指數,債券型基金亦是如此。
關於「個股」 的討論,理財館長認為,任何產業或個股公司皆具有個別的風險,即使是大家眼中所謂「好的公司」,股價成長也不一定會持續上漲。館長表示,一再的追逐熱門標的是無法做好長期投資的。
ETF種類眾多,館長將其分成三類,分別是期貨型、大盤型、策略型。其中,主推大盤型ETF,例如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他表示,挑選ETF有兩個原則,第一,追蹤市場大盤;第二,低成本。館長建議大家一定要關注內扣費用。「內扣費用」為投信公司的管理費用,直接從ETF的淨值裡扣除。
館長認為,在挑選ETF時,之所以要關注內扣費用是因為即使是1-2%的內扣費用,長期投資下來,資金差還是有可能差到2至3倍以上,更何況是追蹤內扣費用較高的國外ETF。若要投資全球型ETF,館長建議投資如「美國全市場股市(VTI)」、「全球股市(VT)」等,內扣費用僅0.03%到0.09%。
最受股民們所關注的即ETF的買賣時機,然而許多研究顯示,所謂的「Market Timing」,是沒有人可以持續辦到的,因此理財館長表示,自己並不建議「擇時進出」。統計自1926到2019投資S&P500績效,市場創新高後再進場,一年年化報酬為13.9%;跌超過10%再進場為11.3%。「創新高後再進場,或是跌超過10%再進場,報酬差異不大」,市場走勢並非人能夠去預測,館長建議照原先計畫去投入就好。
當如今面對到大多數的競爭對手皆為專業機構,散戶們又該如何脫穎而出呢?理財館長建議,單筆投入或定期定額,而後者較適合收入不夠多的投資小白們。單筆投入的勝率將近七成,但並非人人都有足夠甚至是大筆的資金能夠投入。無論單筆投入還是定期定額,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式投資。
而針對指數化投資,理財館長認為其缺點可分成四項,短期內看不到明顯成效、須忍受外行人奇怪見解、無法重壓時下熱門的資產標的、年化報酬只有5%到10%。如何克服上述指數化投資的缺點,館長建議,首先,把投資期限拉長,股票上漲率會高出許多,而對於外行人的見解也要盡量忽略。
線上課程近尾聲時,理財館長向學員們分享一套公式,即資金乘以投資報酬率,再除以研究時間。館長表示,降低研究時間,不需要時刻看盤,將時間省下創造更多本業收入上的突破,即是提高投資價值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