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去(2020)年台灣人口首次出現負成長,是「生不如死」元年;今(2021)年1月,台灣新生兒僅有9,601人,近27年來首次單月新生兒跌破萬人;今年第1季,台灣的出生人數共34,917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3.6%,人口持續下探,少子化危機之嚴峻,可見一斑!近來,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1年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低生育率國家最後5名,都由亞洲國家包辦,台灣更名列全球倒數第一!
兒童健康聯盟(健康聯盟)與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兒盟)6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我國少子化對策與展望論壇》,邀請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衛生福利部次長李麗芬、勞動部次長王安邦、立委邱泰源、蔣萬安、高虹安、王婉諭,以及企業界、醫界、學界多位專家對談,試圖為台灣低迷的生育率,找出新的解方。
賴副總統在論壇上也針對育兒政策提出說明,提出政府在6日中午已拋出多項利多,除持續擴展公共化之外,也提高準公共機制及擴大發放育兒津貼及請領彈性等政策。
為全力支持家庭育兒,賴副總統督促行政院落實0-6歲的幼兒「國家跟你一起養」,除育兒津貼將在今年八月提高至每月3500元,並逐步提高至明年每月5000元,請領標準也放寬到可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另育嬰留停津貼提供也從月投保薪資六成提高至八成,盼能藉此由經濟支持達到真正減輕年輕夫妻育兒負擔目的。
賴副總統也表示,除經濟支持外,醫療及社會文化的提升也很重要,政府除執行不孕症及人工生殖醫療支援計劃,優化兒童醫療照護;另也著重在社會文化觀念推動上,持續鼓勵及支持有善工作環境企業,藉此增加年輕人生育意願且能安心生育。
兒盟《2021年學齡前育兒家庭現況與需求調查》發現,對育有6歲以下幼兒的家庭來說,家長認為最能減輕育兒負擔的政策排名,分別是:1.給予賦稅優惠(79分)、2.延長育兒津貼發放年限(78.3分)、3.提高育兒津貼金額(77.8分)、4.增加公共化幼托服務(76.1分)、5.延長育嬰留停津貼發放月數(72.6分)。
對照中央政府近3年端出的少子化對策,主要把資源集中在「經濟支持」面向,雖有呼應家長的需求,但台灣生育率不增反減,從2015年起已連續六年下滑,2020年更降至0.99,為近10年來最低。兒盟表示,只有經濟支持還不足以解決家長育兒的困境,比如許多育兒家庭滿心期待的公共化幼托服務(如增加公托公幼、國教向下延伸一年)、友善職場政策、住宅政策(如育兒家庭購屋優惠、租屋補助、優先承租社會住宅)等,政府挹注的資源則相對不足,導致許多家長可望而不可得,顯然台灣育兒政策的面向需要更多元,各部會投入的政策力道也應更積極。
兒盟調查發現,高達75.4%的職業婦女,經常感到工作和育兒不平衡,而工作和育兒失衡狀況越嚴重者,就越不想再生,可見台灣的職場普遍對育兒家長不夠友善。在家長心目中,哪些勞動政策可減輕她/他們的育兒負擔呢?兒盟調查指出,近八成二(81.8%)育兒家長認為「延長育嬰留停津貼發放月數」,有助於減輕其育兒負擔;另有八成(80.5%)家長認為「提高育嬰留停津貼至月投保薪資八成」,可幫助育兒家庭減輕負擔;認為「7天有薪家庭照顧假」及「企業托兒設施」對家長有幫助的比例,分別是近八成(79.6%)和近六成(59.9%)。然而,目前台灣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額度,僅有月投保薪資的六成,兒盟多年來主張,政府應將育嬰留停津貼提高至月投保薪資的八成,並延長育嬰留停津貼的發放月數,但至今仍未獲得政府善意回應。
育兒責任媽媽一肩扛? 豬隊友不要來!
兒盟引用勞保局統計資料(2020年)指出,台灣雙親都有請領育嬰留停津貼的比例僅18%,媽媽單獨請領者佔73%,爸爸單獨請領者只有9%;此數據顯示,台灣家庭的育兒責任,主要仍落在媽媽身上。兒盟調查甚至發現,有兩成的全職媽媽,因為「伴侶對全職媽媽角色有所誤解,認為在家照顧小孩是輕鬆的工作」而備感壓力,可見台灣社會對於母職的辛勞,仍有諸多誤解,也凸顯台灣家長的育兒參與,存在明顯的性別不平等。
健康聯盟呂鴻基理事長表示,我國即將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與OECD國家相較,我國少子化的現象是必然的趨勢,但台灣的少子化發生得比較晚、速度快,讓人非常擔憂,政府一定得嚴肅面對,提出務實的解決之道。我國投資於家庭及兒童公共支出顯然偏低,必須儘速建構友善且可負擔的兒童養育的環境及優化兒童醫療照護,增加嬰兒出生,讓兒童能健康幸福地長大成人,發揮潛能為家庭、社會及國家做事。
兒盟與健康聯盟提四大訴求
兒盟與健康聯盟共同提出以下四點訴求,呼籲政府與企業多從家長的需求出發,讓台灣的育兒家庭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1. 中央成立少子化專責機關
同樣深陷少子化危機的日本,在2017年進行政府組織再造後,特別成立「少子化整合對策室」,統籌規劃全國的兒童福利政策、防止出生率下降措施及托育政策。政府應儘速成立行政院層級的少子化專責機關,統籌規劃我國少子化對策,加強跨部會資源整合及政策協調。
目前政府的少子化對策,多集中在衛福部及教育部兩部會,但民眾所期待的育兒政策,必須傾各部會之力來促成,勞動部、財政部、內政部等部會都應該動起來,提出更周延的友善職場、賦稅優惠及住宅政策,給予育兒家庭全方位的支持。
3. 公私協力,職場更友善
國內友善育兒程度較高的職場,多屬大型企業。勞動部與教育部於2019年修法開放企業提供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可彈性運用辦公室空間托育幼兒,但政策上路近兩年,全台僅有1家企業設置,成效明顯不彰。政府應研議實質的政策誘因,鼓勵更多企業打造育兒友善職場。
4. 育兒參與,性別更平等
從我國請領育嬰留停津貼的性別比率來看,男女明顯失衡;兒盟調查亦顯示,八成二的爸爸從未申請過育嬰留停。政府與企業有必要提出更多政策及制度誘因,積極鼓勵爸爸們參與父職,讓育兒的性別分工更加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