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台股走勢相當戲劇性,先是兩周內急速修正2500點,之後又花3周的時間收復8成的跌點。目前美日捐贈疫苗與本土疫情多空並陳,大盤則在17000之上面臨解套賣壓與搶短的獲利調節挑戰,週五加權指數下跌98點收在17147點,跌幅0.6%不算大,卻是15159以來首次收在5日均線之下,透漏短線陷入震盪整理的訊號。
雙北和全國相繼在5/15和5/19進入三級警戒後,迄今疫情尚處高原期,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雖未明顯減緩,但也沒有連續攀升,但當病毒進入社區後,疫苗成為對抗疫情最可靠的解藥。相較歐美地區民眾疫苗施打比率達50%左右,經濟即將全面解封,台灣目前施打比率只約2%,所幸日本和美國相繼捐贈疫苗,國產疫苗也計畫7月底開始供應,可預期台灣接種比率將逐漸拉高,只是近日爆發的長照機構和移工群聚感染是否快速控制下來也值得注意。
國內疫情之外,近期美股走勢膠著,盤面瀰漫觀望情緒,台灣科技股隨之缺乏活力。周末美國將公布的5月就業報告可能牽動市場對6月中FOMC會議的預期,即聯準會屆時是否釋出寬鬆貨幣政策減弱的訊號。美國週四率先公布的5 月ADP就業數據表現強勁,新增私人就業由65.4 萬人大幅升至97.8 萬人,創去年6 月以來的最大增幅,同時上週初請失業金人數也降至40 萬人以下,顯示美國就業市場正穩定復甦,但由於近來Fed官員對縮減購債議題仍有巨大分歧,美股短期仍膠著。
操作方面,疫情引爆市場最恐慌的時期已過,參考南韓經驗,疫情對盤勢的影響將逐漸淡化。台韓都以外貿為經濟主軸,儘管內需受累疫情考驗,外貿持續暢旺。不過誠如上述,短期國內疫情待觀察、國外關注通膨預期是否影響聯準會政策走向,且17000之上面臨解套賣壓與搶短的獲利調節挑戰,預期盤勢進入震盪,注意風險控管。
類股方面,電子第二季以來明顯失寵,多數個股更是2月中之後就進行整理,目前股價止穩有餘、攻擊不足,反觀傳產在擔心過熱聲中,帶領大盤重回17000點之上,週五交易比重進一步攀升至60%,但須注意的是,領漲的運輸股近日轉由航空股接棒,對比海運個股,獲利支援股價的動能較不足。此時應注意持股水位控管,資金分散配置於電子、傳產與部分生技股。
生技首重檢測個股。由於國內疫情持續燃燒,除了官方採購,未來企業快篩需求可期,寶齡、泰博、亞諾法等個股交投相對熱絡。傳產方面,由於主要港口目前準班率仍低,顯示塞港情況依舊,進入3Q的傳統旺季配合運價持續調升,貨櫃運輸業者營運可望再攀高,但須注意當沖盛行、波動較大。紡織則受惠歐美將陸續解封,品牌業者庫積極回補庫存。
電子可留意伺服器相關個股與ABF載板。隨著資料中心開始進入復甦階段,將帶動高層數及大面積的ABF 載板需求,載板廠下半年營運強於上半年,加上明年有新平台將導入多晶片封裝的助力,供需缺口普遍預估將延續至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