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想要什麼?你想賺多少財富?
范德格曾坦言:「要是我明天就會死,人們會因為我的平均年報酬率的標準差,與年化報酬率相關而記住我嗎?不,他們會記得我,是因為我的交易創造出來的財富,那就是我所有的動力來源。我做的交易不是沒有人能懂的某種晦澀難解的統計方法,我想讓大家都能賺錢,大家都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
你交易的動機是什麼?除了賺大錢之外,還有其他理由嗎?如果有,現在先停止做交易。
為使我們達到一定程度的自信心與滿足感,我們一定要向他人學習。
我從順勢操盤大師比爾.鄧恩身上學到太多。范德格也從鄧恩那裡得到相似的學習經驗。他的學習材料,來自鄧恩的交易紀錄和每個月的績效數字(請參考www.dunncapital.com 所公布的資料),還會大量閱讀《期貨雜誌》每一篇文章,以及好幾本熱門的技術交易期刊。
鄧恩擁有堅定自信心,相信自己的順勢交易系統很管用,而且他也擁有堅持到底的能耐,於是在七○年代,他證明了只要努力想擊出全壘打,有一天一定會辦得到。不過鄧恩不只是擊出全壘打,而是一支滿貫全壘打。事實擺在我們眼前,他一直表現優秀,而且始終拿出最好的表現。
認同范德格的信念,以及認同鄧恩的交易紀錄,要做到這兩件事並不容易。有太多東西會令我們分心,忘了要去實現我們真正的目標。看一看財經頻道每天播放的節目,都在談論現今表現最火熱的股票:「這檔你非買不可。」「那檔你怎麼可以錯過?」無論那些名嘴談論哪一檔股票,卻沒有人會定期提醒大家,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正在經歷十年期的回撤。沒有人想要分享,自從上一個十年開始鼓勵大眾買進並持有共同基金之後,標普500 指數已經回歸到幾乎零成長了。
那不叫跟蹤趨勢,那已經不是平均,而是遠離平均。
范德格曾談論過平均的話題。那一次,他遇到一位非常成功的名醫。那位醫生不停提到指數投資與標普500指數。范德格忍不住打斷他:「你在讀醫學院的時候,想過只要平均成績拿到C,剛好達到畢業門檻就可以了嗎?」那位醫生說:「當然不。」范德格回答:「你希望送你的孩子去C 等學校念書嗎?」他說:「當然不會。」范德格對他說:「那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你的錢?標普500 指數是平均數,是美國五百大公司所組成的指數。那只是一個平均數,而是還是一個C 等指數。你為什麼做投資,卻只為賺得平均報酬?」
想成為一名順勢操盤手,這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但當然還不只這個問題要回答。
聚沙成塔,複利效果
高於平均的報酬,始於複利。
你知道在美國,有錢人和窮人的差距是多少嗎?三個百分點,僅此而已。若以年報酬率12%,每月複利的條件為例,經過30 年的投資之後,也就是平均每人的工作年數,投資的每1 塊錢,將帶來35.94 美元的價值。若以年報酬率15%,每月複利為例,同樣經過30 年,你猜猜報酬率的差別會是多少?你的報酬會更好10%,還是50%?不,所投資的每1 塊錢,將帶給來87.54 美元的價值,也就是跟年報酬率12% 的條件相比有143%的差別。
雖然富人與窮人的差別只有三個百分點,但經過30年的複利,將會形成莫大鴻溝。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追求更高的報酬,即便只增加兩個百分點,日後也能帶來巨大改變。
本文摘自《順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