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四年一度在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賽事(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即將來到尾聲,延續著東奧的好成績,今年不但首次有國內電視台進行轉播,討論熱度大增,總統、副總統等各政治人物粉絲專頁及媒體都時時放送帕運的最新消息為選手打氣。
在各界努力推廣帕運的同時,媒體在推廣運動賽事上扮演著極其關鍵的角色,如何報導不只影響著社會如何看待身心障礙者,也包括身心障礙者如何看待自己。但報導常以帕運選手是跨越障礙的「超人」、「生命鬥士」等較單一印象的角度出發來形容帕奧的選手們。
身心障礙聯盟呼籲,書寫的關注角度在人而非身體限制上,應以平時對待非身障選手的方式進行成就為主的報導。
身障運動賽事 不隱匿傷痛困難
部分身障運動賽事和大家習慣的項目相同,但設下許多特殊的規則調整與能力分級。身心障礙聯盟表示,新聞在紙本、網路報導等多平台流通,觸及更多讀者。這些人展現的力量,及如何克服自己的侷限,不需要試圖隱藏他們去肢體、視力、聽力等所遭遇的困難,保持誠實非常重要。
帕運運動精神 平等和並行
並行、對等是帕運(para)的精神意涵,台灣捨棄過去翻譯成「殘奧」的用詞,正因為帕運是經過身體損傷的層層分級,讓運動員能在同一個身體水平出發點比賽。參與賽事並不意味損傷被「克服」,損傷也不會因為拿到金牌而消失,身障聯盟期盼,以上指引對相關報導有幫助,使大眾更客觀、正確的理解身心障礙者運動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