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屆鳳凰花開,學子們輕唱驪歌、拜別校園之時。這個季節,總要趕赴一些學子們的謝師感宴。只是這些謝師宴中,有些吃吃喝喝就算感恩完事,場面「乾」澀;有些則氣氛高昂、熱絡「濕」潤,師生歡融一片,讓青春學子在人生旅程中,再平添一齣美麗記憶。的確,「乾」與「濕」的生活情境,令人感受兩極。花將枯萎,澆過水後,就能展現濕潤光彩,好比無睛之龍,淡然無神,一旦「點睛」,就顯得豪氣威猛。校園,是個播種知識、提供學習的場合,更是個教化為善、道德灌輸的園地,難免籠罩著一份莊嚴肅穆之氣焰。但新潮、多元的社會轉型,過之的嚴肅,就顯得刻板、八股;多一點新鮮趣事,多一些活潑搞笑,會讓校園活力充填、彩姿滿布,讓學子讀書學習快意其中。猶記得在一次淡江大學校務會議中,某位主管向創辦人張建邦建議一套嚴格管制學生學習與生活紀律的導師追蹤制度,張創辦人給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回答:「不用,淡江人一向走自由風,創造獨立自由風格,日後將自由風帶進社會,自然創造出社會受用的青春活力與積極作為。」他的言下之意,一套有效管理的學生學習與生活追蹤制度有其必要,但當今校園,過當的管理,恐怕效果會適得其反,讓校園活潑一點、自由一些,會如澆了水的美麗花朵,更為濕潤、大展光彩。《理財周刊》精神,為將來的「要更好、會更好」布局鋪路,任何會場的結束,都會進行通盤的整合檢討,以執「優」去「劣」。回想兩個多月前於福華飯店,理周隆重舉辦500期慶,那日雖然貴賓雲集(我的好友謝劍平董事長、張春雄教授、莊孟翰教授等皆來助陣)、場面熱絡、觀客滿座……;但在事後的檢討會議中,覺得整個排場布陣,似乎缺少了什麼!突然間,有位同仁一句「有些乾」,正恰當不過的形容了當日活動過程的美中不足,原因是,布場中少了一些音樂和笑料。我偶爾上一些談話性節目,上多了,會做一點比較。同樣的節目,有些讓你輕鬆入鏡、輕易入戲,那些收視率高的節目就是如此(如「新聞夜總會」及「國民大會」……),原因何在?Keyboard師的配樂拿捏以及主持與來賓的笑談對話,使節目輕快「濕」潤,就是主因。「乾」與「濕」的生活造境,左右著事事互動的枯竭衰敗或光澤功成,讓環境中多一些濕潤,使心靈柔順、生活輕鬆、場面活潑,這樣的人事互動,自然能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