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新聞上看到,以發布市場大跌聞名的華爾街大老─葛拉漢(Jeremy Grantham),近日再度聲稱美股處於前所未有的泡沫中,且距離破裂可能只有數周或是數月,市場中一切都被高估,本益比又落於歷史最高數值附近,並指出他已將管理的投資組合轉為淨空頭。他過去兩次最著名的預警,分別為二○○○年的網路泡沫破滅與二○○八年的金融危機預測,他都準確的閃過危險。
剛看到這樣的新聞與朋友的轉發,身為一個量化交易的奉行者,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先查詢近期內他的新聞頻率與出現時機,是否跟指數真有一定的相關性,如圖一所示,黑色圓圈與方框處,是近三年內出現葛拉漢示警即將崩跌,或是宣稱減少多單部位的新聞發稿時間,而底圖為那斯達克指數的走勢,我們可以發現,葛拉漢早在二○一九年就認為會崩跌了,這樣簡單的圖示,可看出這新聞其實沒有想像中值得擔心與注意,也不太可能有立即崩跌的可能。
這樣下結論不代表新聞完全不值得參考,只是提醒大家,在聽到一個消息時,要去思考這個消息的可靠時間,與影響預測的周期是多大的,也可能是因為價值投資的時間真的比程式交易的交易周期大上許多,所以葛拉漢才有那麼早布局的現象與做法。
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做程式交易的朋友,多數是不理會消息面的,因為消息面有時候只反應非常短的一段時間,有時候是過很久才會發酵才會展現。而程式交易不管預測,只在乎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情,當下如果大漲,程式邏輯就追漲,逐步的打入口數;若是突然拉回暴跌,程式邏輯就清空部位,若有漲回再買回即可。
不論背後的原因,單單照表操課,我們也很清楚,我們賺的是波動的價差,而不是預測價值而買賣,相對於消息面,我們更在意在不同的統計結果上,目前的價格是否處於正常的狀態,以圖二為例,附上了近期漲幅對照不同周期標準差的位階關係圖,可以看到從去年三月股災結束以來,上周五(2021/1/8)已是第三次處於極端上漲的狀況,過往幾次的經驗,在極端上漲時,突破策略通常會有較差的表現,而轉折與盤整策略,通常能有較大的獲利,故在於策略管理的角度,將其評分加權有所變動調整,往往會帶來更好的交易表現與獲利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數據的解讀比預測更為重要,執行方式比猜測更為有效利的原因,最後在文末附上二○二○年後半年的交易紀錄(圖三),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