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生活,最害怕碰到幾件事,排名第一的就是「生病」。雖然在北京一生起病來,也有像「同仁堂」這樣響遍全球的知名大醫院,還不致於「求醫無門」。但總體「就醫環境」跟醫護人員的態度,總是令人有點…不那麼習慣。剛到北京時,我們會從台灣帶各種藥「護身」,但這畢竟不是解決之道,終於還是要找到看病的地方,就這樣展開了我們這組呆妻與呆公的醫院探尋之旅。去年剛到北京,正好碰上最冷的季節,從沒有在零下10幾度生活過,我跟呆公都不支倒地。尤其我那健壯的呆公更是高燒不退,但在用「裹棉被流汗、猛吞薑湯…」等自療法都無效後,透過朋友介紹,只好到醫院看病。在問完呆公的症狀後,醫生最後竟這麼問:「要服好一點的進口藥,還是一般的就好?」服用前者可能比較快好,但是價錢相對高。看這一次診,花了3百多元(人民幣,以下同),在北京沒健保的我們,也只好認了。呆公痊癒了,換我上場。因為不敵氣候乾燥,患了蕁麻疹,就到附近看起來還不錯的醫院看診,醫生看了看說:「輸液(打點滴)吧!要連續三天。」我心裡一驚,有這麼嚴重嗎,要打點滴,而且要三天。醫生叫我先去繳錢,再去領藥,我一頭霧水,原來是去領一堆藥水,然後到輸液室交給護士,護士再現場配藥。一進入輸液室,真是奇景,眼前看到的不是一張張病床,而是總共約70多張的椅子,旁邊吊著掛勾,排了四排,現場已經客滿了,護士還邊滴咕:「人這麼多,得注意不要拿錯藥袋。」我還是乖乖的跟著大家打點滴,護士說,輸液室開放時間從每天八點到晚上九點,另外兩袋點滴自己再選時間來打完。小女子我竟打到不小心睡著,還是旁邊的病友把我叫起來,嘻嘻,這真是難忘的「打點滴初體驗」。後來,我們因為感冒及其他小病去看診,才發現,每一次醫生都會叫我們輸液,剛開始本以為輸液是生病比較嚴重,原來這跟台灣早期動不動就叫病人打針一樣,只是這裡是動不動就輸液。幾趟醫院探尋之旅下來,我發現一個共同點,每個醫院都有設置「高幹院士部門」,原來是醫院的VIP室。有一次我們要照CT(電腦斷層),朋友建議我們到好一點的醫院,於是叫我們到「中日友好醫院」的「國際部」,這裡看病的人果然是外國人居多,護士的素質也比較高,英文跟態度都比一般診療部門好,當然得付出的代價也比較高。而掛號,則分為「一般醫生」跟「專家門診」,價錢不一樣,從50元到200元不等,其實醫生也是從一般門診部門請過來,只是國際部比較不需要排隊。像同樣都是照CT,一般門診可能2、300元就夠了,但需要排隊預約。而在國際部,價錢雖貴上幾倍,將近上千元,但卻是隨時就可以插號碼進去的。這裡看醫生,也是遵循著「使用者先付費」的觀念,醫生只要進行一個儀器的檢驗,就會請你先去繳費。有一次因為看耳鳴,我就這麼跑上跑下,先付門診費,等醫生看診,看到一半,因為要動用到探視鏡,就又跑去繳錢,然後再回頭找醫生繼續看診,真是沒病也累出病來…..。在醫院看病真的很貴,所以本地人並不怎麼喜歡到醫院看病。而且好玩的是,醫院開出來的藥,就是藥房買到的成藥,因而我的北京朋友都是到藥局抓藥,難怪這邊不太容易看得到24小時的7-11,卻是到處有24小時的藥局。原來,看病也還有這麼多的學問,還是少生病的好,真的太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