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理財的基礎概念:認識權證

作者:皓小鳴
瀏覽:345
2020/8/27

什麼是權證?

權證是一種「未來可以用特定價格買賣股票的憑證」

權證可以說是迷你版的股票,在股票特定價格,擁有買進或賣出的權利,要向證券商付出一筆權利金,然後約定在特定的時間內,以特定的價格來買賣交易股票,而付出這筆錢購買股票的權利,就叫做"權證"。

付出這筆錢購買的權利,就叫做權證。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故事來讓大家理解什麼是權證。

David最近想要買房子,他看中了一間1500萬的房屋
預計在一年後要買下這間房屋,但他擔心一年後房屋會開始上漲
因此他想用150 萬來付 1500 萬房子當作訂金(權利金)
所以David先付 150 萬元給建商,約定明年以 1500 萬元購買房子的權利。

然而,一年後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狀況一、一年後房屋從 1500 萬上漲至 2000 萬元,David獲利 350 萬

假設房屋上漲至 2000 萬時,David依然可以用 1500 萬買入
交易價差500萬,但仍須扣掉當初的訂金,因此獲利350萬
所以可以發現到,當房屋的價格上漲越多時,則獲利(省下)的金額會越大。

狀況二、一年後房屋從 1500 萬元下跌至 500 萬元,David損失 150 萬元

如果房屋下跌至 500 萬元,於是乎David可以選擇不需要履行當初購買的權利,因為他可以直接買到更便宜的房子,而David的損失僅僅是當初購買權利的 150 萬元。
然而,權證的標的物是「股票」,所以我們將上面的"房屋"代換成"股票",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權證。

小額的金錢扭轉命運的秘密武器

回到股票為標的,我們也可以說,權證是用小額的金錢扭轉命運的武器。權證其實就是購買當下股價的股票權利,用小額的金錢參與現股行情。但因為權證的高槓桿特性,風險也高。

其是否獲利的主要關鍵,主要還是在於權證標的物的選擇。標的物才是重點,而權證只是分身。因此買賣權證,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自己的選股的功力,才能選到一支好的標的(股票)。

例如:購買看好鴻海的認購權證,當股價在150元,權證價格為1.12元,買30張只要33,600元。一周後,當股價漲10%到165元,權證價格來到2.59元,30 張的價格為77,700元。這樣就賺了44,100元,漲幅高達131%。

透過用小額金來參與股票的漲跌,就是權證的觀念。

權證的優點

1. 以較少的資金,控制股票。權證的投資門檻低,槓桿效果好,用小錢就能參與股票行情。
2. 損失有限,最大損失只有權利金,但卻獲利無窮。也不會有融資、融券被追繳保證金的壓力。
3. 操作靈活,多空皆可做,權證做空就是類似股票的融券賣出,先賣後買,下跌獲利、上漲虧損。

外匯ETF

外匯ETF的興起,讓大家可以在證券市場上買賣ETF,讓大眾也可以投資外幣,雖然台灣仍然沒有掛牌的外匯ETF,但大家仍然可以透過券商或銀行委託、海外開戶等進行外匯ETF投資。
ETF也因為法規問題,在台灣並不盛行,大多數人得透過銀行複委託或高佣金,才會接觸到ETF,而大部份需要去海外券商開戶。基本上交易不限制於口數,可以一股一股下單,交易就像是股票證券交易,成本手續費在各券商銀行也都不盡相同,原則上就像股票交易的型式,買賣可以分散多次交易,彈性也相當高。

外匯保證金交易

一般外匯保證金交易在國內券商其實也有,不過機能上不如國外的券商外匯,保證金是指投資人在銀行或經紀商開立信託投資帳戶,先存入一筆錢當作保證金,然後再透過銀行提供的融資金額來放大外匯交易,投資人可以使用這筆錢自由買賣同等價值的即期外匯。
外匯保證金的優點,因為槓桿比例較高,所以一般資金較不足的交易者,可藉由保證金交易來放大外匯交易獲取利潤,不過也由於槓桿比例較高,風險性也較高。

外匯交易目前在台灣並不盛行,一般來說,銀行業者可提供比較方便的交易皆為現貨交易,但這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現貨交易者雖然可較容易地取得管道,但以匯差的角度計算獲利,利潤上會打折扣,所以大多數皆以該貨幣的利率為主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