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看到台灣人一點都不稀奇,兩三步、或到餐廳吃飯隨便就可以聽到講閩南話的人;但是在北京,相對少而且顯得比較分散,不過我們這些台灣人還是會想辦法東聚會、西串門的,漸漸的發現原來還滿多民間「台灣幫」聚會,3、5人或是大到60、70人,如每個月都會舉辦的「台灣飯團」、還有藝人徐樂眉召集的的「百合姊妹會」,前者只要台灣人,男女老少都可參加;後者則限女性。
#@1@#「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可是真的。到異鄉,如果有前輩指引一些事情,可能冤枉路不會走這麼多,儘管是在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也一樣,還是有許多的文化差異,因此同樣是來自於台灣,我們這些「呆胞一族」不免得也會「串聯」起來,由資深呆胞帶著菜鳥適應著不同的生活,而且一棒接著一棒傳承。像是「台灣飯團」,是今年才開始號召成軍的,只要你是台灣人就可以口耳相傳一起來做伙,每個月的最後一周的星期五,可以來認識在另外一個角落的台灣人,人多的時候甚至可以多達60、70人,年齡層從剛出生兩個月的baby到爺爺奶奶都有。媽媽們會分享哪裡買菜便宜、哪裡shopping、或是小孩教育問題,先生們可能是換換名片之後,就做起生意來了。
#@1@#不管是什麼樣的目的,交友、做生意……都可以到「飯團」吃吃飯、聊聊天,的確因為「飯團」這個聚會,讓我知道原來在北京東西南北都散落了一些台灣人,也讓我結交了滿多朋友,大家除了在飯團聚餐吃吃飯外,假日也是會招一招,到郊區騎騎馬,或採果享受一些農家樂。而徐樂眉的「百合姊妹會」,則是以女性為主,男賓止步。徐樂眉是跑到了北京取得中央戲劇學院碩士學位,後來因緣際會的開起了養生館,她為了讓在北京的台灣婦女同胞可以暢所欲言,也能儘快的適應在北京的生活,想辦法創造一個自己的天空,因此組織了「百合姊妹會」。其實,還有一個也讓我覺得很溫馨的團體,她們是一群非常虔誠的教徒,我私下統稱她們為「教會媽媽」,這些人每星期會有聚會,人數也不少,我雖不是教徒,這些教會媽媽在我的北京生活中仍給了我很多幫助,經常打電話問我需要什麼?衣服要穿多一點,或告訴我要去哪看醫生、買藥等等。論人數,北京的台灣人的確是不比上海多,而且經過幾次聚會,我們也發現上海的台灣人比較多「老闆級」,姑不論是大公司或是自己來小本創業,闖蕩江湖的;而北京則是台灣公司派來「打工」的居多,不過共通性就是愈來愈多「舉家移民」,我們也經常討論到「未來是不是就在北京發展」等等問題?套句當地人說的話「未來的事兒還真的說不準。」大夥的心態是有機會就來試試看,下一步怎麼走……就只能走著瞧了。的確是很多人放眼北京奧運,2008年不僅對中國大陸人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對台灣人也有著深深的吸引力,我的朋友就告訴我,這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管是奧運帶來的商機,還是活動本身,可能一輩子都碰不上,現在卻在我們周遭發生了,怎麼樣也要撐到那個時候,共襄盛舉。呆胞們也是來來去去,因為有時候這個調回去了、那個也忽然消失了,但是在異鄉能有這些原本是陌生人,因為不一樣的目的卻聚集在同個城市,也真的是一種緣分,真有機會,到北京生活,也可以來參加這些聚會,這些「民間台灣幫」會儘量滿足呆胞們各種日常生活的需求。(作者曾任國內報社、雜誌社記者,並撰寫經營管理、投資理財等多本著作,是跨領域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