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卸任不久的惠普總裁費奧莉娜在任內可能犯下過不少錯誤,但是她在某項重要的科技趨勢上面,卻展現出不凡的遠見。早在1999年,她就在惠普公司內部提倡一個名為World-e-Inclusion的計畫,這個計畫的宗旨,是在將公司的資源集中在為全世界的貧窮和開發中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時至今日,許多知名的科技大廠也加入惠普的行列,根據美國《財星雜誌》報導,例如思科(Cisco)、谷歌(Google)、國際商業機器(IBM)、英特爾(Intel)、微軟(Microsoft)、摩托羅拉(Motorola)和諾基亞(Nokia)等,都開始放眼於開發中國家潛在的商機。它們著重第三世界市場的原因,當然不只為了改善當地生活水準這種社會公益目的,同時也是為了自己未來的成長鋪路。畢竟開發中國家消費者人數用十億為單位計算的市場,是不容輕忽的。
#@1@#第三世界國家對科技渴求殷切,而科技大廠也需要成長的空間。如果國際性企業能夠提供貧窮國家高科技工具,幫助其經濟成長,那麼這些國家當中的人民就能夠賺更多的錢,購買更多的高科技產品,換言之,這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雙贏局面。到目前為止,行動電話是開發中國家需求最為殷切的產品。根據《財星》雜誌估計,目前開發中國家總共使用中的手機有15億支,在未來5年,這個數字有望成長一倍到30億支。單單在印度,每周就有驚人的500萬名新用戶申請門號。因此摩托羅拉也已經針對開發中國家推出了廉價的手機產品Motofone,每支售價可以壓在30美元以下。另外一個較為人所熟知的例子,就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克羅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和台灣的廣達電腦所合作開發的「100美元電腦」。
#@1@#除了手機和電腦之外,《財星雜誌》還列出了數種能夠解決第三世界國家面對問題,同時又能夠帶給跨國企業成長契機的創新產品。例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因為共用針頭,開發中國家有2300萬人感染肝炎,還有26萬人因而得到愛滋病。一家名為Star Syringe的公司研發出一種不可重複使用的注射器。從2001年開始,該公司已經授權了16家廠商,在25個開發中國家銷售出3億5000萬個注射器。其他能夠改善第三國家生活條件,同時又為企業帶來商機的產品,還包括解決飲用水污染問題的簡易濾水器、加速賑災速度的氣候保險產品,以及能夠提升作物收成的生化警示作物等等。總而言之,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新科技的發展,包括寬頻技術、行動運算和醫療保健,而這些創新的產品很可能都會先在第三世界國家上市,因為這些地方沒有和既有系統整合的麻煩問題,只有嗷嗷待哺的龐大消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