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模仿秀以「股市名師」為主角後,在台灣帶起一連串模仿「老師」的風潮。這在同為投顧業分析師的倫元投顧副總經理洪一均的眼中,有些哭笑不得。因為,社會大眾只看到娛樂性,卻忽略了分析師每日與資訊作戰的壓力。分析師必須在眾多的資訊中,找到股市變化的原因,並掌握投資人的心理,來進行投資分析及建議,才能累積出分析師的信用。但洪一均在投資上,也不是一開始就百戰百勝。
#@1@#在民國76年股市大好時入行,從營業員做起的洪一均,回想當時的股市名師,因為和主力同一陣線,所以是「喊水會結凍(台語)」,幾乎是喊什麼就漲什麼。在那個年代,還沒有技術分析等概念,民眾買股票都是依賴消息面,而身為營業員的他,也只是上頭交代買什麼,就推薦什麼給客戶。現在想起來,洪一均都不禁要為股民的大膽而打冷顫。而這群大膽的股民中,也包括他自己。當時,洪一均利用父親過戶給他的土地進行貸款,取得新台幣250萬元的資本投入股市,在短短1年內就賺了400萬元;但是,在民國77年的郭婉容事件(編按:時任財政部長郭婉容復徵證券交易所得稅,造成股市無量崩跌19個交易日)及79年的股市大崩盤上,安然無恙的他,卻在房地產投資上跌了一大跤。洪一均在78年年中,將資金由股市轉至房市,短短半年,就賺進了1800萬元,不過,卻在79年的房市泡沫化下慘賠。在股市及房市的超高獲利經驗,讓洪一均的資金來源從現金、銀行貸款到融資,最高曾貸到月息13%。他感嘆,「那時太年輕,覺得錢真好賺,所以愈玩愈大;一虧錢,就愈不甘心地想要賺回來」。洪一均說,民國79至83年,是他最難捱的日子。在處理完部分房地產之後,他把剩下的300萬元資金再度投入股市,只求能多少賺些錢,來應付每個月高達20多萬元的利息支出。
#@1@#事後,洪一均仔細檢討自己房市投資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沒有趨勢及停損的觀念,不曉得自己搭上的是房市的「最後一班車」。所以,重回股市之後,他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思維,自修股市的技術分析,一筆一筆畫下k線圖、吸收老投資人教給他的「股市實戰心法」,再加上自己在股市及房市投資的賺賠經驗,綜合出自己一套分析股市的方式,並替一些投資公司操盤,一度,手上代操的資金規模達20億元;在累積實戰經驗後,於87年正式轉進投顧業,並成立操盤小組,四處演講及教授技術分析的概念,希望能讓投資人擁有股市投資的基本知識。除了基本面、技術分析外,洪一均覺得型態、籌碼分析和趨勢也是他分析的主軸,他建議投資人在「大多頭時用基本面選股、用技術面找切入點、以籌碼面來找抽離的時點」,並以10~15%的幅度來當停損點、30%的幅度來當停利點;超過獲利超過30%的,如果仍符合趨勢,則可以繼續持有;如果趨勢不明朗,則可出脫50%,再持續觀察或全部售出。一路走來,經歷過三次大多頭及三次大空頭,不做短線,不畫大餅,不逆勢操作,是他的三不原則,他相信跟著趨勢走,一定能賺錢。有過自己慘賠的經驗,洪一均相當能體會財富頓時消失的感受,因此更體會說出口的任何話是要負責的。畢竟當分析師和代操不同,要兼顧不同投資人的心理狀況,分析師提出的建議如果讓投資人一進場就賠,誰會對分析師有信心呢。因此,分析師不像電視模仿秀般輕鬆,他們的工作壓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