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曾經說過:「我把台灣的『投資環境』搞起來,只要這件事做對了、做好了,其他的事情都會自然發生。投資環境好了,人自己會來,資金也會跟著來。」這麼簡單的信念,就讓台灣非常不同;時間拉到30多年前,當時的台灣,呈現經濟起飛的狀態,國內有許多經濟大老,就像李國鼎前輩一樣,心中無私,更沒有僵化的意識形態,只是全力領導台灣的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以務實的態度與超強的執行力,締造出經濟奇蹟,以及日後科技發展的基礎。而當時的中國,政治議題高於經濟發展,整個社會強調的是對黨的忠貞,與遵守愛國情操的教條式文化,不論是在政經發展或人民生活水準,仍然處於落後封閉的階段。
#@1@#然而,30年後的今天,台灣和中國彷彿時空互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強國,吸引全球各大企業紛紛到中國設立研發、營銷的據點;此外,中國申請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的主辦國,在揭開序幕前的這幾年的時間,中國傾注所有的資源在基礎建設上,還有要求人民素質的全面提升,他們莫不戰戰兢兢地追求最佳表現,就是為了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已經不一樣了!反觀,現在的台灣,缺乏像中國舉辦奧運的成長力道,以及向全世界展示能力的霸氣與驕傲;中國有個2008年的全民大夢,是全國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的目標,從中央政府到販夫走卒,每個人想的和做的,都是辦好奧運的美好夢想,也因此,這股共同目標產生巨大的社會凝聚力。然而,在北京奧運的議題中,我們究竟從中獲得哪些成長的機會呢?我們只是看到,當我們政府拒絕聖火來台灣時,也失去國際媒體關注台灣的大好機會。其實有民間建議,既然中共永遠都不會放棄矮化我們的機會,我們何不「利用」這個傳遞聖火到台北的機會,在聖火會經過的路上,一路上插滿了中華民國的國旗,並刻意強調台灣這個國家的存在,這難道不是彰顯主權的大好機會?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限制,讓我們再一次放棄在國際上亮相的良機,被邊緣化的例子再添一樁。台灣的2008的話題,不是大目標、大建設,而是總統大選;發展至此,拚選票,多於拚經濟。這幾年來國內政爭不斷上演,輪番推出族群撕裂的戲碼,甚至連在黨內初選也出現同志間的指責廝殺;從政府到民間,都呈現社會凝聚力潰散的狀態。眼見台灣的路在國際上愈走愈艱困,連在自己的國土上也畫地自限,敵友以利益來區分。
#@1@#2008年,對中國和台灣都是分水嶺;對中國來說,是經濟的分水嶺。從2008年起,北京奧運將是中國將經濟建設、文化內涵、基礎建設、人民素質等所有成果,端到全球的舞台前,除了展現國力之強,更展現民族之美,至於它背後所帶來的經濟成長力道,與跟國際接軌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甚至,在2010年將在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也被視為是中國繼北京奧運後,繼續延伸建設與成長的動力來源。這個經濟的分水嶺,對中國來說,不全然是成長的力量,它更具有檢視中國內在問題的急迫性。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但是也因為北京奧運與世博將使外界更了解中國。中國基於國家自尊心與優越感,將一些不入流的文化,轉變為改善計畫當中開始執行,包括官員貪腐問題、人民生活水準低落、守法意識不強等,也在這個經濟分水嶺的催化下,一一浮上檯面,成為全民的改革運動。
#@1@#然而,2008年,對台灣來說,是政治的分水嶺;由於近8年來政黨輪替的結果,沒有把台灣帶到成長的曲線,而是落在衰退的走勢,因此,大眾對於下一位領導者能夠解除台灣的困境,賦予的期待更甚過去,不論是期待政黨輪替,或是新任的總統,尤其是否能夠更有魄力的做出開放的決策,包括開放到中國投資、陸客來台觀光,甚至是三通議題,都能有全新的突破與做法。《易經》談到,「剝卦」是指行動受限所以要謹慎而隱忍,否則所有行動皆是不利,此謂「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復卦」則是指恢復元氣,根絕以往的錯誤,及時改正並謹防一犯再犯。所謂「由剝而復」,指的就是,從極差到極好,經由「非常之破壞,繼之非常之建設」的意思;也就是說災後重建、否極泰來,呈現時來運轉的態勢。在這些中國古老智慧的思維裡,不論是個人的命運,或是家運、國運,當走到某一個極端之後,它很有可能會朝向另一個極端的方向去發展;這個力量,除了因為追求平衡的宇宙能量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大破壞的過程中,每個人會出現重新反省的契機,這正是所謂「轉運」的關鍵。2008年對兩岸的中國人都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1@#此外,我們也觀察到,有一群人的成長,就處於中國和台灣兩個不同環境的族群,那就是因應中國崛起的台商第二代。這些第二代,他們多是出生在台灣,很可能接受歐美的高等教育,並且在中國發展。他們見識到台灣的困境、中國的崛起與全球化的浪潮,也傳承父兄在台灣發展的基礎,卻要在中國重新學習一個規模更大、卻可能處處充滿人治文化的企業,這些種種衝突與矛盾,也正在考驗這些第二代如何善用自己專業經理人的長處,在中國深耕良善完整的企業文化,成為新一代大中華區(Greater China)的領導人。這些挑戰,將考驗他們如何充分在地化(localize),去適應這個新局,並且在全球化(globalize)的挑戰下,走出新的企業樣貌。對於這些領導人,他們不也是面臨管理上的分水嶺?他們不再只是做外銷為主的台商,他們是以大中華為基地,要賺全世界錢的CEO。台灣的未來,是否正面臨「由剝而復」?我們寧可相信,這是最壞的時機,但願2008年是國人從上到下,願意放下所有意識形態,擁抱政策開放與經濟發展的新世紀開端。我們沒有再壞下去的條件,只有徹頭徹尾地改變,如此,我們將在下一個轉彎,看到中國人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