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科技發展備受挑戰,主管機關對於「創新」須提供開放而非管制的空間,放手讓金融機構去為自己的競爭力負責,少一點監管,就多一點機會。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為FinTech,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字眼,金融相關業者無不談FinTech,也吸引了科技新創投入,引科技進金融,在傳統的金融服務下創造新的商機。
FinTech技術,從大數據、AI人工智慧,到區塊鏈,已經擺脫過去硬體思維,在金融服務業上的產品開發、業務推廣、流程設計都有顛覆性的創新。不管是支付、保險、匯兌、投資,都能應用最新技術,這也帶動金融制度、政策得與時俱進。
區塊鏈跟數據分析是金融科技的重要領域。然而,由於網路駭客的威脅及對於保護客戶敏感性財務資料的要求,資訊安全也成為主管機關監管關注的焦點,在金融科技的管控上也不敢鬆懈。
Aegis Custody的創辦人魏巧杰是台灣大學財金系的高材生,原在高盛證券擔任證券分析師,後來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進修,看到傳統的金融資產正邁向數位化,認為金融結合科技發展的趨勢在未來二、三十年是不會更改的,於是回台創業,一腳踏進金融科技的領域。
魏巧杰表示,「全球很多產品都數位化了。瑞士實體線下到數位資產都完全接軌,都有信託公司,不止做傳統信託業務,都可以做數位業務,在數位資產領域上,都有法規。新加坡債券都在區塊鏈上,用去中心化帳本去做交易移轉,歐洲國債也能發在區塊鏈上。」
從國際上數位資產的發展回過頭來看台灣的現況,以信託業務來說,做的就是現金、有價證券、土地等有形資產的信託,產品相對單純,對於無形資產的業務,尚付之闕如。而且作業流程採取的是紙本合約,又耗費人工成本。把傳統資產數位化,就能降低交易成本。
區塊鏈智能合約 建立資金託管服務信任基礎
信託最基本的功能,就在資產託管服務,而要建立可以被信任的基礎建設,區塊鏈適時扮演重要角色。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具有不可竄改、透明、可被驗證的特性,就能把信任建立起來,
信託的基礎關鍵就在信任,對資產交付託管的信任,信託業務若能透過區塊鏈技術數位化,可以有效驗證查核資產、保管資產,不管現金流、憑證、資金,都是合規監管,不論是法規上查核、會計師第三方查核,都能取得市場信任,讓機構或是小額投資人都願意加入這個領域裡,就會取得很大進展。
金管會推動信託2.0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整合金融業者跨域合作推出量身定做信託商品,如果能再加上數位化,將更推升2.0的力道,甚至直接進階到信託3.0。
檢視台灣金融數位資產的發展之路,最缺的就是人才,不只是熟稔金融的人才,更需科技人才的加入。再者就是金融機構要承擔起責任,強化自己的競爭力,設計出能跟國際接軌的金融產品、並推動新的經營模式。
三大難題待化解
台灣金融科技發展之所以備受挑戰,來自於法規的「正面表列」,這對「創新」來說就像緊箍咒,每項產品都需送審,無法跟上新的趨勢,這也限制了產業的發展。因此,主管機關對於「創新」須提供開放而非管制的空間,放手讓金融機構去為自己的競爭力負責,少一點監管,就多一點機會。
跨領域人才缺乏、企業沒有競爭力、主管機關管制太多,是台灣金融資產數位化、國際化所面臨最大問題。知道問題、解決問題,被譽為科技島的台灣,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上應有一席之地。
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