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暑假,台中中興大學的校園中開始忙碌了起來!有學生忙著選修下學期課程,也有學生開始關心自己的未來,不斷的在徵才名單上探視著,心理也盤算著自己未來的方向!沒錯,隨著中部科學園區的興起,大台中都會區的未來發展,將是著重於科技研發與製造的產業上。而這其中的關鍵,將是在於中部地區的科技人才供應,是不是能滿足進駐廠商需求,以達到創造營收的目的!
#@1@#對於中部地區大專院校資訊科技人才培育有著獨到研究與見解的中興大學資訊科學系主任詹進科就明確指出,「以目前中部地區15所大專院校的教學能力來看,對於滿足未來中科廠商進駐後的人才需求,其能量仍有所不足。而且,教學內容與廠商需求也還有頗大的差異。」所以,未來還是必須透過政府、廠商、學校這三方面的意見溝通與合作,才能將優秀人才持續留在中部地區為廠商所利用。詹進科表示:「以過去將近20年的教學經驗來看,每年中部地區學校所培養出的碩、博士人才,幾乎100%所找的工作都在新竹以北的地區,很少有例外者。所以,中部地區的廠商,因為以傳統製造業為大宗,所以學校所培養出的大學畢業生,就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了。」不過,這樣的經驗模式,在中科開始運作後將被打破。「以政府規畫的內容來看,中部科學園區未來將朝向奈米技術為產業發展導向,所以在人才的需求上,也將以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為主。但現階段中部各大專院校所能供給的學生數量,還遠遠不及廠商需求,所以這將使得相關的人才有機會回流中部,也促使在地學校能進一步提升教學內容!」詹進科指出。
#@1@#只是,詹進科在許多場合中與其他學校交流的到的結果是,目前中科廠商正式進入量產的廠商不多,需要的人才品質與數量也都還不清楚,也使得學校部分難以進行下一步的規畫。所以,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詹進科指出:「除了,隨著廠商慢慢進入量產階段,開始了解其所需要的人才背景與數量,逐步開始向校園徵才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採用日本那套產學合作的方式,更能快速的達到平衡科技人才供需的目的。」過去台灣的產學合作做法,都是仿效美國,由廠商提供設備給學術單位,學術單位根據自己的實驗計畫,利用設備做出研究成果。這樣的模式,在各學校指導教授急於表現的心態下,固然能創造出許多獲得類似諾貝爾獎的結果,不過時常不是當下廠商所急需用到的技術,這就脫離了學術單位與廠商合作的目標。
#@1@#日本的模式,是以恩益禧(NEC)、Fujiztu等大型商社為主,將設備提供給學校之後,還派遣技術人員進駐,將企業內目前的需要給學校知道,再配合學校內的研究計畫與學生,一同研究出解決方案。而這個研究成果將歸廠商所使用,但是其中的專利權利潤,學校也能分享。另外,許多參與專案研究的學生,在未來由學校畢業後,順理成章的也成為該公司的正式員工,銜接研究成果,繼續把學校所學回饋企業。待這些學生在企業中有所成就後,又陸續返回學術界,將在企業中所學習到經驗,分享給新一代的學生。這樣不停的循環下,使學校與廠商都能互蒙其利,而這也正是目前中科廠商與鄰近大專院校所該進行的合作模式。詹進科表示:「目前廠商也開始慢慢的了解到這一點,開始有了類似日本模式的構想。在透過政府單位的中間引介,相信短期內將會開始看到這樣的合作計畫出現!」
#@1@#至於,中部科學園區興起後,未來是不是有可能為中部造就更多科技人才,而且使得這些人才不外流,持續留在當地服務?詹進科保守的表示有這樣的可能。不過,仍有許多外在的因素,使得這樣的趨勢會有所改變。他指出:「過去,中部學校所培育出的科技人才,因為在地沒有就業機會,幾乎都往新竹以北的地區發展。但是在中科興起後,因為熟悉環境的因素,將使得人才留在當地服務的可能大?!不過,也因為如此,當廠商所提供的所得達到一定水準之後,在地的消費也會進一步上揚,例如房地產價格。所以,這對於這些人才而言,相較於其他工作地點,在地的優勢將逐漸消失,屆時選擇工作地點,在地環境就不再是唯一考量了!」另外,綜觀所有的科學園區,對於人才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不僅是國內,連國外的情況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外地人才與本地人才競爭的情況發生。目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隨處可見印度的工程師,因為憑藉著優秀的英語能力,以及低廉的工資,所以受到大多數科技公司的歡迎!「類似的情況,相信未來中科也會發生。因此,在地優勢並非絕對優勢,能不能有優秀人才與外來者競爭,這才是在地學術單位未來應與廠商配合的關鍵!」詹進科笑著指出。對於未來中部地區因科學園區的啟動,人才需求勢必有一番不同的景象,政府、廠商、學校三者該如何針對人才培育,做出更有效的計畫。詹進科強調:「政府應該是扮演平台角色,拉進廠商與學校的關係,讓兩者有更進一步的溝通管道與機會。如此,將企業在進行相關產品開發計畫前,學校就能夠進一步參與,利用學校的優勢,為企業解決問題,也為學校累積經驗,教育適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