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由消費者的立場來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一般而言,CPI指數若持續上揚,則代表通膨有升溫的跡象出現,在相同的所得水準下,民眾的購買力將隨物價上揚而下降,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也因此,各國央行皆以控制通膨作為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所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就是當你購買物品時,發現它的價位與以往不同時,這就是消費者物價的原始概念,它的波動也就是物價指數漲跌的精神所在。如果消費物價持續攀升,代表消費者可支配的所得將更少,花費在日常生活所需即已不敷使用,還會有餘錢來投資嗎?想當然爾,資金進入股市的程度,自然就會逐漸降低。附帶說明一點,消費者物價指數觀察通貨膨脹的指標,它的發布自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圖1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加權指數走勢作一長時期比較卻發現,基本上兩者走勢並沒有出現理論上的負相關走勢,相當令人玩味,甚至還有某種程度的正相關味道出現。合理的解釋是,初期在物價起漲之際,廠商可因此調高售價而增加獲利,股市表現自然也可以受到正面激勵。然而物價若是增幅過快,股市自然也會被壓抑在相對低檔,例如83年第3季,反之亦然,例如86年第3季。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回軟至3.12%,後續仍有機會再向上,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