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匯率,就是指兩國間貨幣兌換的比率,例如一美元可以兌換33.6元台幣,或是如附圖一歐元可兌換1.172美元等,這些都可稱之為匯率。而歐元在1990年10月時,最低曾經弱勢到到0.823美元就可以兌換到一歐元的歷史低價,而最強勢時也曾在2004年12月1.366美元才可兌換到1歐元的地步,目前歐元持續貶值到1.172元上下,也就是歐元持續在走貶當中,這是2年來最低價位。而影響匯率升貶因素錯綜復雜,舉凡經濟成長率、勞動生產力、國際收支狀況、匯率政策、利率水準及突發的事件等,再再都牽動匯率的變動。基本上,近期影響歐元走貶的因素可歸咎於美國持續的升息,致使資金持續回流美國本土,造成匯率持續走強。相對的,歐洲央行卻保持一貫的低利率水準,使得歐元美元間的利差不斷擴大,也造成歐元近一年來的持續走貶。由於歐元區經濟成長率明顯落後全球整體經濟成長率,因此,相對較弱勢的匯率對歐元區經濟體系來說,也不失為刺激出口的利多因素。純就技術面來看,1.2美元附近兌一歐元的重要技術關卡,應不容易直接摜破,因此,近期應仍會在此價位附近作震盪整理。然而,若是美國持續升息且歐美間利差持續擴大,下一個價位將直接看到1.1美元對一歐元,出口歐元區的廠商應更謹慎才是。(文.陳博彥)
#@1@#近年來網路泡沫後,似乎再也沒有令人激賞的新事物出現,而網路搜尋引擎Google,挾帶著其搜尋成效極佳的優勢橫掃全球,同時,在2004年8月以每股85美元在Nasdaq掛牌上市,曾經轟動一時,特別是在網路泡沫後的調整期時,更多人恐怕是以看另場「泡沫劇」的心態旁觀。當時臨掛牌前將掛牌價格硬生生打了7折以上,加上釋出股份也是黯然緊縮3成,也難怪當時市場無法樂觀期待。然而,Google卻如猛虎出閘般,持續在本業推出新功能或是增加附加價值,例如增加了衛星地圖、線上圖書列印、超強的快訊訂閱、可傳訊息及語音交談的Google talk等等。在不停止國際擴張策略及考慮合則有利之下,例如新版的微軟IE視窗裡就整合了Google,及為順利切入中國大陸市場,也吃下具有在地精神的搜尋龍頭百度(baidu.com)等,在在都可以看出公司縱深及廣度的蔓延,功成名就實非偶然。基於不斷創新的動能下,因此,股價掛牌後幾乎只有整理,而沒有拉回的走強勢多頭格局。在一年多一點時間裡,股價已經漲破400元大關,美國時間18日股價最高已來到404.5美元歷史新高!獲利部份第3季每股盈餘達1.51美元,除了是高於市場預估外,分析師也預測到了明年第1季後,單季每股獲利甚至將達2元的水準。Google可能是繼微軟後,另一獨霸全球的軟體巨擘,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文.陳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