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在資訊科技及網路興旺時期,美國創投公司一年的投資金額高達950億美元(3兆新台幣),超過1千家公司活躍在創投的舞台上。曾經在90年代(微處理器時代),投資1元可以回收10元;網際網路泡沫化前,投資1元可以回收40塊錢;讓矽谷成為淘金客的天堂。只要有點子、團隊及資金,就可以創業,如果沒有創投公司充沛的資金,好的點子及人才無以出人頭地。創投資金通常花3到5年的時間,培養一個創意,使它商品化並成功進入市場,最後創投公司會透過股票上市或併購等管道,退出經營團隊並帶走新公司股票上市的暴利。經過4年的休養生息,這一次創投公司所投資的的不只是網際網路或熱門的生化科技,還看上了高油價世代的替代能源公司;除了投資創業家,創投資金也物色在成熟階段的企業,及泡沫化後因新產品注入而起死回生的公司;或是從多年虧損後進入獲利階段的公司;此外,海外投資也成為創投產業的投資趨勢之一。《華爾街日報》把一年來的創業投資產業的投資案件,歸類成2005年的投資趨勢。
#@1@#中國似乎已成為矽谷以外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年8月百度搜索引擎(中國版的Google)上市當天股價以極速4倍成長時,美國的創投資本家才大夢初醒,著手積極開拓大陸市場。外資創投公司在大陸報酬豐厚,在過去兩年有的已超過10倍。百度公司為外資分析投資中國要承擔可觀的風險,包括不成熟的資本市場及搖擺不定的法規,然而中國有許多在美國受過良好專業訓練的企業家回到中國創業,創投公司不能忽略。因此,為了清除法規上的障礙,及增加機會接觸上海及北京炙手可熱的企業家,許多美國創投與中國地區的創投結盟,或是與中國創投如北京的IDG公司建立合作團隊,或是乾脆把公司直接搬到中國物色標的物。
#@1@#當油價從30美元區間上漲至60美元區間時,投資能源產業的創投公司則眉開眼笑地豐收。本來是乏人問津的產業,現在從屋頂上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的渦輪,到奈米科技技術等的創業,都非常容易獲得各方金援。根據淨化技術創投網站(Cleantech Venture Network)統計,預計全年將有15億創投資金投入淨化技術,比去年成長25%。矽谷最著名的創投公司凱琳娜&拜爾(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公司支持好幾個能源相關的產業,包括氫電科技(fuel-cell)新科技;另一個矽谷著名的矽谷創投(Silicon Valley)及澤維特森(Draper Fisher Jurvetson)公司於10月公布將挹注1.5億美元在淨化技術中的DFJ要素。
#@1@#隨著寬頻普及與音樂和影片的傳輸速度提升,使無線及家庭娛樂數位產品有突破性發展。創投公司目前熱中於能整合各種家庭娛樂數位產品、並且有自動化控制及遙控功能的新興產業。 這產業的最大玩家是英特爾創投(Intel Capital)公司,是微處理器巨人英特爾的創投部門,操作過無數購併,曾成功運作無線高速區域網路(Wi-Fi)產業,現在將目標轉移至家庭娛樂數位產業,到目前為止共投入2億美元,投資項目從生產家庭數位網路商品到數位電視的晶片等至少12家新創公司。
#@1@#網路公司在過去幾年把創投資金燒完後,終於找到賺錢之道。創投公司對於自谷底再生的達康公司興趣濃厚,在今年前3季投資金額高達76億美元,去年則是65億美元。由於網路廣告起飛,達康(.com)公司用廣告收入創造許多新的免費服務如部落格及社群等等,進而創造更高的廣告收入。例如面孔網站(Facebook)透過學校的網路社群建立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專生網絡;真實旅遊網(RealTravel)經營網友的旅行經驗分享及忠告,來幫助其他人建立個人化旅遊網站;瑪尼亞(Mania)地方電視台18個月前開設網路電視,使其收入增加120萬美元,這些都是創投公司物色的典型對象。
#@1@#經歷投資虧損的泡沫年代,創投公司也開始尋找更有經驗的老公司,把資金投入更成熟的科技公司,讓大筆資金更有保障。雖然這些老公司曾經是帶頭市場向下沉淪的領導品牌,但是因近年開發出可獲利的商品及吸收客戶群而穩定成長,今年有78%的資金投入規模較大的公司。網路電話服務公司瓦那基控股(Vonage Holdings Corp.),已向創投公司募集了4千萬美元。
#@1@#創投公司有時也會在垃圾場中撿到瑰寶,如衛斯科技(Wyse Technology Inc.)已放棄的電腦終端機。通常創投公司成立一個新公司把將孤兒產品獨立出來經營。被遺棄的孤兒科技收購起來比較便宜、安全,並且準備上市的時間更短。
#@1@#過去5年通訊產業曾經燒掉150億美元的創投資金,但這虧損情況因通訊業與有限電視系統及手機供應商合作之後有了新的轉機。電子海灣(eBay)公司收購倫敦的Skype 科技,使創投公司重新將眼光放在利用網路科技或者網路語音協定科技上,此外,光纖及寬頻相關產業的錢途最被看好今年第3季最大的創投案落在通訊產業,投資人把1.5億美元投資位於舊金山的光纖塔公司(FiberTower),這家公司生產手機發射台的無線設備。此外加州製造資料交換中心高速轉接器及路由器的梅皮塔(Milpita)公司,募集3億資金並計畫初次公開發行。
#@1@#每一個創投資金最終都需要出場,可能是透過售出與其他公司合併或股票上市。當股市直直落或是購併活動消沉時,創投資金往往被套牢或認賠出場。投資時點不佳使創投公司花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出場,根據道瓊公司旗下冒險家(VentureOne)研究資料,過去5年新公司平均需要5年半才能脫手,是10年來的最高紀錄。今年第3季初次公開發行,平均的投資壽命為5.8年,2004年發行的則為6年,不過這個趨勢已逐漸在修正當中。2005年是歐美地區購併活動最旺盛的一年,對創投業者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