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到23日,發生在全球各地的4件大事:美國企業財報周的不良效應、一間日本網路新貴(活力門)的假帳風波、一桶衝向70美元的油價走勢,再加上台灣新閣揆的走馬上任等,讓好不容易衝破6700點新高的台北股市,在25日封關前3天,指數跌掉近400點、市值蒸發掉逾6000億元。眼看著跌勢未止,連在大跌前仍建議投資人「抱股過年」的外資,也在連續13周買超台股後,在這一周首度出現調節動作,在集中市場賣超135億元。此舉,使得自1999年到2005年都是「抱股過年」而收紅封關,再等待新春開紅盤的投資人,首度在封關前退場觀望。只是,令投資人茫然的是,要觀望的指標是什麼?調整未來投資策略的依據又是什麼?就在台股創新高、旋及隨美日股市大跌之際(1月10日至1月19日),《理財周刊》與台北市電腦公會、1111人力銀行首度進行「企業對2006年景氣預估」的問卷調查。透過調查,發現企業對06年市場景氣的看法,繼而從產業供需、投資意願等經營布局中,找出可做為個人投資決策的參考。在統計分析問卷回函後,本刊歸納發現出六大重要趨勢:
#@1@#建議〉布局全球股市最穩健現在,投資人最關心的是,06年的景氣會不會更好?從調查結果顯示,約5.4成企業認為,國際景氣會比05年更好。此結果,頗符合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所預估:「06年景氣會在溫和中求擴張。」由於06年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進入尾聲、歐洲在05年底開始第一波的溫和升息、日本央行為預估仍將維持半年到1年的0利率貨幣政策,以穩定剛復甦的日本經濟,而亞洲央行在美國升息接近尾聲的帶動下,06年大幅升息的空間有限等因素下,有助於全球股市邁向第四年多頭的揚升行情。然而,相較於對國際景氣的樂觀,企業對國內景氣就顯得審慎許多。逾6成企業認為,06年國內景氣不會比05年更好。反倒是,政府積極推動改革與整併的金融業,以及力求轉型的傳統與流通業,對台灣在06年景氣最樂觀(43.48%)。這顯示,近2年來產業景氣表現始終疲弱不振的金融、傳產與流通事業,似已嗅到春天的氣息。若以國際與台灣的景氣相較,國內企業看壞台灣景氣的比例(18.88%),是看壞國際景氣(7.11%)的2倍之多。顯然,國內企業對台灣環境的信心低落。而這種氣氛,其實早已反映在台灣股市裡了。在05年以前,台灣股市與國際股市的連動性非常高。但05年以來,美國那斯達克指數、S&P500指數、費城半導體指數,乃至日本、韓國等主要國際股市指數能持續創波段新高,甚至突破2002年以來高點,台北股市卻始終躊躇不前,連2004年初的7135點都無法突破。而從此次企業主對06年國內景氣預期來看,台股加權指數恐怕還是會重蹈05年的覆轍,漲幅落後於國際主要股市;雖然,從經濟成長角度來看,在2006年加權指數突破7135點是可預期,但指數再向上推升力道就可能有限了。從各別產業來看,科技業對國際景氣信心高過金融傳產,應是基於隨著美、歐、日,以及第三世界新興市場崛起,來自國際大廠訂單持續暢旺所致。因此,與國際大廠關係密切的高科技廠商,在06年仍有機會大放異彩。只是,令人有遠憂的是,企業主對國內外景氣展望落差如此大,與政府搖擺不定的管理政策大有關係。過去6年,台灣在政府保守的對外及兩岸關係下,已先在國際政治版圖上被邊緣化。如今,台股在05、06年連續出現與國際股市脫軌的情況後,台灣的產業、經濟,恐將也與國際脫節而走向邊緣化。事實上,台灣經濟確實已在邊緣化當中。最具體的指標,就是05年高雄港貨櫃裝卸量與業績,出現10多年來的首度衰退;而在世界貨櫃港的地位,也從早年的的排行第3,逐年被韓國釜山港、上海港與深圳港超過,現已退居世界第六。然而,面對國家各項競爭力的衰退,政府卻未能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因應,是企業對國內投資環境越來越沒有信心的最大關鍵。
#@1@#建議〉加碼能源股 調節美元資產1月20日,幾乎衝破70美元的油價,早在此次受訪企業的預估中。73.10%企業主認為,原油與原物料價格在06年還有上揚空間;另外,有55.33%的企業認為,新台幣則會在06年繼續升值,顯見國內企業主市場嗅覺之敏銳。只是,油價與原物料價格的上揚,較不利於總體經濟的發展。最直接的衝擊在於導出另一波「輸入性」通貨膨漲,進而增加企業成本、減弱民間消費力道。然而,目前台灣經濟體質已比2003年SARS期間要穩健許多,企業較有能力將所增加成本轉嫁出去,但對終端需求衝擊,則仍然無法避免。雖然,在新台幣同步升值的情況下,或可減輕原物料價格上揚所帶來的衝擊。但若是原物料價格上揚趨勢不變,對於最上游如台塑集團、中鋼(2002)來說,反倒是契機,對於替代性能源企業,則具有題材炒作空間,投資人可以多加留意。而新台幣升值,就短期來說,可能會吸引熱錢流入,有利於股市表現;但就中長期來說,對於以出口導向的高科技產業,獲利能力可能就會因此受到較明顯侵蝕;其中,尤以毛利率為保5、保4的代工型產業,所受到的衝擊最大,極有可能因為匯率因素而使獲利數字由正轉負,投資人不能不謹慎。特別是,在油價與匯價同步走揚時,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上,要儘量減少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比重。
#@1@#建議〉可從電子股集中投資 轉為分散投資組合儘管企業對國內景氣看法審慎,但實際的資本支出與人力需求上,倒是樂觀不少。其中,願在06年增加資本支出的企業高達46.19%,打算縮減資本支出者僅17.77%。另外,願意在06年增加人力需求的企業占44.67%。這顯示,台灣經濟基本面確實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中,受惠於人力需求增加,民間消費能力可因而獲得改善;而資本支出的增加,反映在經濟成長動能上,06年應可樂觀以對。無論科技業或金融傳產,在06年願意增加資本與人力支出者都占有最大比重,說明兩大產業在06年都具備成長動能,但與科技業相比,過去3年,金融與傳統產業一直未有明顯的投資計畫,如今,有50%金融與傳統產業者,擬加碼資本支出(50%)、增加人力(50%)等具體擴大投資,似顯示金融與傳統產業有自谷底翻身的活力,再比對金融傳產業者對國內景氣的信心,的確可見「燕子飛來」的蹤跡。不過,在這次調查結果中,較令人感到弔詭的是,企業認為原物料價格會持續上揚,但對於06年國內房地產景氣,卻有高達49.57%企業主看法持平,看好者僅有29.95%,看壞者則占20.30%。其中原因在於,房地產多被視為保值的投資工具,在物價上揚時,房價通常也隨之上漲。企業主不特別看好房地產景氣,除了反應台灣房市需求端減弱外,間接也反應出房地產保值的功能在減弱之中。
#@1@#建議〉新中概股值得關注每一年,企業最大的期盼就是,兩岸能三通或做更良性的互動。但政府都一而再的讓民間失望。而尤有甚者,跨入06年的第一個早晨,總統陳水扁發表象徵緊縮兩岸關係的「元旦文告」後,35.35%企業對06年兩岸關係感到(???),更有45.96%的受訪企業,不再對政府的兩岸政策鬆綁抱持希望。就因為企業無法再等待政府的合法開放,因而只有進行民間的經貿交流。就在近半數企業對政府於06年開放大陸投資政策鬆綁感到悲觀的同時,竟有高達62.12%的企業認為,民間經貿交流會更頻繁。過去,中國大陸市場因為是「人治」而非「法治」,因此,投資環境惡劣與投資風險居高不下,長久以來為台商及外資所詬病。但此次問卷結果顯示,有近9成的企業表示,大陸的投資環境不會變壞、投資風險不會增加。可見,在國際資本進入後,大陸投資環境確實在改善中,而投資風險也向下修正。另外,若是再對照企業對大陸06年景氣的預測,有67.01%企業主認為會好轉,只有4.57%企業主看壞大陸景氣。實足以說明2006年台灣企業成長動能與錢進方向仍在中國大陸,而新興中國收成股也仍會是2006年台股明日之星。
#@1@#隨著企業對06年景氣的預估,以及在資本支出、繼續看好大陸市場等布局下,投資人可藉以審視06年的投資方向。而跟據此次調查結果,可萃取出3大策略:策略1:選股不選市從基本面來看,台股加權指數突破7135點應只是指日可待,但在匯率與原物料價格波動干擾下,會增加台股投資風險與不確定性,加上政府兩岸政策失當與人民投資信心尚未重新建立,因此向上發展空間與動能亦相對有限,操作上,以「選股不選市」策略為優先。策略2:首選原物料與能源股 迴避外銷代工概念股最上游原物料概念股,如台塑集團、中鋼等個股將有出線機會,目前,股價也在相對低檔,投資價值漸漸浮現。而替代性能源產業,如太陽能電池的茂迪(6244)等個股,也可能因為題材因素而有所表現。至於,低毛利率的外銷代工概念股則因為匯率走揚的影響,能閃則閃。策略3:中國收成股獲利可期中國大陸市場不僅投資環境與投資風險已獲得明顯改善,而且06年預期仍能維持高成長態勢,而近2個月以來,大陸股市更是從谷底翻揚,所以獲利仍具有成長動能的「中國收成股」仍會是2006年台股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