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理溫家寶6月17日到24日,到非洲跑了一趟,7天之內,足跡踏遍埃及、迦納、剛果、安哥拉、南非、坦尚尼亞、烏干達等7國,各個都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西方說這凸顯了中共能源外交的企圖心,這把中共的外交看小了。中共的非洲外交,包括的不只是能源,而且也不是最近中國崛起才對非洲有興趣的。早從1991年開始,中共就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慣例:把非洲做為外長出訪的第一站。所以今年1月,外長李肇興已經訪問過非洲6國。接著是胡錦濤4月份的摩洛哥、奈及利亞、肯亞3國之行,溫家寶出訪,則是今年第三波了。而若把今年初北京公布的「對非政策文件」,以及11月要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擺在一起看,更可以看出中共布局非洲的整個輪廓。那是一個有計畫的布局,而不是即興的短線操作。這樣一個親密的中非關係,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第一是貿易額的增加。過去5年,中非貿易額從100億美元增加到370億美元,而非洲是順差。貿易也帶來了大批中國的觀光客,這也刺激了非洲的觀光發展。中共對非洲的經濟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更讓非洲的獨裁國家感到放心。西方擔心,這樣一來,非洲的政治改革更慢了,貪腐與貧富不均的現象更難改善。但也有人指出,中國大陸賣到非洲的製造商品價格便宜,所以貧富不均雖沒改善,窮人反倒更買得起中共製造的商品了。另一方面,中非貿易增加,把英國的第一貿易伙伴地位擠下去了,南非的工廠也同時受到威脅。而當東非港口停泊的一半是中國船之後,中共對非洲政治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加。可是中共的非洲外交遲早也會碰上利益與責任的兩難。無可諱言,保住能源的供給,仍是現階段中共非洲外交的主軸。然而安哥拉、蘇丹等石油大國,在人權紀錄上都是惡名昭彰,甚至因種族屠殺而面臨聯合國的制裁。美國希望中共在國際上能扮演「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能對種族屠殺(尤其是蘇丹的達富爾地區)一直視若無睹嗎?當經濟利益碰到道義責任,當能源安全碰到大國外交的時候,中共終將被迫採取立場,在必要時支持制裁。這樣發展所帶來的連帶效應,也值得我們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