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航空董事長范志強9月8日對外表示:「明、後年,會是國內線4家航空公司最艱困的2年!」在航空界快人快語的他,不諱言說出業界的真實狀況。這番話,並非范志強最近的體悟;早在5年半前,他接任復興航空董事長的第一天起,他就預計高鐵將會衝擊國內航空業者;他在2002年的民用航空學會的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高鐵將會重創國內民航業者,必須未雨綢繆,萬一三通還未通,第四通(高速鐵路)卻通了,那麼,業界必定是一片哀嚎遍野。然而,當時的氣氛卻是三通利多,范志強這番「危言聳聽」,被同業譏為唱衰民航業。只是,范志強預言成真。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這9年來,國內空運市場持續衰退,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兩大航空公司也開始刪減不賺錢的長程航線,把部分重心放在短程航線。以國內線為主的復興航空和遠東航空,為了因應高鐵的衝擊,明年起也紛紛將4成多的國際線比重,提高到5成以上。范志強說:「高鐵這個拳頭打過來,我們民航業者幾乎無法承受,如果業者能熬過這2年的虧損,還有重振的機會;否則,就會在肉搏戰中遭受淘汰。」他進一步提出,加上全球油價居高不下的壓力,「航空業者腥風血雨的廝殺,就要展開了。」
#@1@#范志強表示「為了因應這個寒冬,我準備了5、6年。雖然復興航空的規模不大,背後的財團也不大,但是我可以說,復興航空是國內航空公司財務最好的。」的確,以今年上半年來說,復興航空是國內4大航空業者的負債比率最低的(見表)。剛到復興航空的范志強,曾有一段每天為公司跑3點半的狼狽歲月。從那個時候開始,公司每天都會列出一份報表,預測未來90天現金流量狀況;2年後,范志強終結了過去6年72億的虧損,成為業界的佳話;然而,即便是公司已經脫離財務危機,這個習慣卻沿襲下來。現金流量控制這件事,已經成為復興航空的每日功課了。為了因應景氣寒冬,范志強早有準備。他口中的「戰備儲糧」,有一部分是業外收入,除了一些長期投資的股票外,還有2003年和政府打官司可能獲得的補償。從這一起官司,可以看出范志強的嚴謹。2003年3月,復興航空一架台北飛往台南的GE543班機降落時,撞及跑道上的工程車,工程車和飛機都嚴重受損。由於塔台未允許工程車進入,所以復興航空應可獲得賠償。范志強評估,當時他有幾種做法,第1種是先不要認列損失,找律師來評估,有可能賠償復興航空5億多元。但是,范志強選擇第2種方式,先提列損失。這個選擇,反映了他的財務處理態度;他說:「我一向只把資產往後丟,不會把包袱(負債)往後丟。」范志強的另一項過冬準備,就是逐年賣飛機;近4、5年來,他將復興航空原有的21架飛機,降至現有的17架,明年計畫再出售1架。范志強賣飛機的舉動,引來排山倒海的非議:「『省錢』是救不了公司的!」、「只會節儉、不懂擴張,沒出息!」……當時各種負面的聲音試著要影響范志強,可是,他忍住了。預見了即將來臨的大風雪,愛面子的他,選擇裡子、不要面子。范志強告訴同仁,三通未明,買太多飛機的時候,會是企業的龐大財務負擔。他說:「買飛機當然很風光,賣方會給你所有高規格的待遇,但是,這是一時的;當企業賠錢、得賣飛機時,你才知道有多慘。」
#@1@#范志強說:「(改造復興航空)最辛苦的部分,就是改變企業文化。」這5年多以來,他不但調整復興航空的財務體質,也致力改變企業的文化;即使公司已經擺脫債務,也要員工重視節流的觀念。有一次,有個專業經理人跟他討論一筆開銷,當范志強問他有關成本的問題,經理人回答:「這是會計部門的業務,我是負責消化預算的。」當場遭到范志強的一頓斥罵:「像你這樣的專業經理人居然沒有成本觀念,是犯了最根本的錯誤,公司不倒閉才怪!」這種「當頭棒喝」的情景,經常在范志強的辦公室裡發生。范志強苦笑說:「復興航空的員工都知道,涉及浪費的做法絕對過不了董事長這一關。」他知道很多員工都會怨他脾氣不好,可是為了復興的未來,他堅持有效率的企業文化,讓公司可長可久,他說:「只求員工將來不要恨我。」數年如一日,范志強嚴格監督、隨時檢查復興航空的抗寒戰鬥力,因為景氣寒冬就要來了。范志強自信地說:「我們禦寒的羊毛已修剪好了,馬鈴薯也收藏在地窖了;在未來的景氣寒冬裡,如果我賠錢,我的競爭對手就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