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進入財報周,道瓊、標普500和NASDAQ進入橫向震盪,不過費城半導體創新高步伐沒有停歇,也意味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熱度仍相當強勢。台灣以台積電為首的供應鏈算是高度受惠的族群,消化不完的訂單也排隊到第二季。台積電近資本支出今年上看二百八十億,較去年再提升四五%,意味著台積電看好今年營運成長,也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今年的榮景。
不過台股大盤近期的表現,就不像基本面那般亮麗。加權指數在十五日創下歷史新高的一六○四一點後,便引發四千多億的天量獲利賣壓。不過大盤並未因此失控,而是在一五八○○點上下震盪整理。其實回過頭來觀察,台股一月就漲了一千三百多點,不僅漲勢來得太快,與年線也出現將近三○%的乖離,因此短線自然會出現整理。觀察外資現貨買賣超,一月中旬後,外資就不如先前積極,在外資重回積極買超前,大盤不易有趨勢行情。
外資台指期未平倉部位,淨空單從二萬九千多口減至一萬六千多口,代表外資對台股的態度已從保守轉為中性。自營商選擇權的未平倉部位,買權Sell Call從三萬多口減碼至一萬多口。賣權Buy Put轉為Sell Put七千多口,意味著自營商預期台股短線進入中性震盪。整體來看,技術與籌碼接同步呈現中性整理,且同步觀察選擇權的權利金隱含波動率,目前已來到二○%的相對高水準,不利於買方策略。可同時在指數壓力區以溫跌做莊(買權空頭價差)策略,支撐區則以溫漲做莊(賣權多頭價差)策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