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進國內股市多頭走勢,認購權證市場也愈燒愈旺。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2006年截至12月19日,國內各券商已發行864檔權証,較2005年的532檔多出332檔;成交值更由1997年8月開放當年的19.6億元,擴大至今年11月底1593億元。國內發行認購權証龍頭──元大京華證券副總林象山,更看好2007年國內股票市場,保守估計元大京華將發行超過150檔以上的認購權証。
#@1@#國內認購權證自1997年8月開放以來,由當時僅發行7檔認購權證,一直到去年12/19,國內各券商已發行864檔權証,成交值更由當年19.6億元,擴大至今年11月底1593億元,市場持續蓬勃發展,林象山表示,一般而言,權證可以分成兩類,一個是看多的也就是買權,另一個是看空的也就是賣權,如果你是看多就投資買權,看空就投資賣權,買權代表與股市是正相關,賣權代表與股市是負相關,但目前台灣的股票與股市大盤指數並非齊漲齊跌的現象,所以在篩選個股投資時便相對重要。林象山指出,短期內,台灣的股票市場應是正面樂觀,所以,投資人能選擇的標的也較多。他進一步說明,權証的概念與選擇權類似,都是以小搏大。
#@1@#以康和35為例說明,它以廣宇為標的發行的權證,在2006年7月發行後,最低點價位曾在0﹒06元;但是,在鴻海家族釋放利多消息,表明將進軍大陸山西通路有利於產業垂直整合;結果,不僅現股股價從32﹒1元飆到105﹒5元,漲幅達229%;權證卻從最低點0﹒06元價位飆到5﹒7元,漲幅達9400%,十分驚人。但相對的,下跌幅度也頗大,例如,新壽20以宏達電為標的發行的權證,在歷經外資券商摩根大通考量3G手機不如預期需求,將它剔除在核心持股的名單後,不僅現股股價從946元跌到653元,漲幅達31%;權證也從最高點價位25﹒6元跌到0﹒11元,跌幅達99﹒6%。(表1)雖說權證與選擇權類似,但是,何以後者卻相形遜色?林象山解釋,主因在於流動性的問題。由於,權證是由券商發行,對所發行的權證會大力推動;反觀個股選擇權,可能因成交量少或價差很大,不容易買到或賣出。至於,該如何選擇發行券商,避免買進權証之後卻賣不出去?林象山表示,券商必須對所發行的權證積極造勢,且應提供價格的合理性,促使供需平衡,否則,投資人買了10張,但是,券商掛出要賣的只有1張,如此,將形成不易成交的問題,波及投資人該有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