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是投資人用以衡量一家公司投資價值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對於一個必須先籌措大量研發資金,並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之後,才可能實現產品上市與創造營收目標的生化科技產業,一般的本益比似乎不太適用。生技產業無法像部分電子公司一樣,只需創意或不同的設計構思,就能開發出新產品,創造營收與獲利。相反的,草創期的生技公司,需要大量的生技專家投入,並且添購極昂貴的研發儀器,經過反覆實驗後,才能發明新產品,再加上一連串複雜的審查程序,最後才讓產品上市。草創期的生技產業,籌資是首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籌資的最快方法就是上市櫃募資,但是由於整體生技類股股價相對其他產業都難以衡量,因此即使是上市櫃生技公司,長久以來都無法受到投資人的認同,造成多數的生技股都在10元面值附近游走,甚至跌破面值,成為雞蛋水餃股。如果在草創時期的籌資階段就無法突破,那更別提後面研發的階段。有鑑於此,政策方面就有所動作,早先政府提出「兩兆雙星」計畫,就是兩個兆元產值的產業,與兩個未來的明星產業,兆元產值的產業分別是半導體與TFT面板,而兩個明星產業就是「數位化內容」與「生物科技」在此架構下,生技業的獎勵措施也應運而生。近期立法院提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要將原本5年的租稅優惠時限取消,改為只要在生技新藥公司開始賺錢、繳營業所得稅之前,都可使用投資抵減,這個給予生技製藥類股天大利多,也刺激整體族群股價上揚,而證交所在7月份開始的新制分類指數中加入生技類,也大大顯示政府有意讓投資人重新再認識這個未來的明星產業。在政策作多加持下,6月份的生技類股漲翻天,但是投資人還在霧裡看花時,多支生技類股漲幅都已超過1倍以上。該如何選擇,是傷腦筋的課題。既然生技類股可享有較高的本益比,又有政府政策的加持,那麼只要已經開始獲利,並且股價相對整體生技股本益比來得低的公司,不僅未來可有比價的空間,萬一在整體生技類股在回檔時,又具備基本面的支撐,這樣的選擇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是手中尚未持有生技類股的投資人最佳的選擇,這樣的公司獲利與本益比最佳的3檔個股分別是旭富(4119)、友華(4120)、晟德(4123)。本波生技類股漲幅的確令人驚豔,雖然政策上有利多加持,但選擇有獲利與基本面的生技公司才是投資人最佳的保障,從「本益比」選擇個股或許不如「本夢比」個股來得驃悍,但是每當大夢初醒時,只有本益比低的個股,才有相對的續航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