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CEO接手後,NIKE正全力推動業務重振計劃,但改革並非一蹴可幾。清庫存、重建批發管道、加碼創新等等,這些措施能否讓耐吉重回巔峰?
NIKE第三財季財報將成為新任CEO埃利奧特·希爾(Elliott Hill)推動公司重振計劃的又一關鍵考驗。投資者需要記住,業務改革需要時間。
NIKE將於今晚盤後公佈業績。根據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一致預測,公司調整後每股盈餘預計為0.30美元,營收預估為110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克里斯蒂娜·卡泰(Krisztina Katai)預計,NIKE的銷售額可能略高於市場預期,但由於品牌為清理舊庫存而進行的大幅折扣,盈利可能會略有遜色。不過,她對公司及其股票前景仍持樂觀態度。
“儘管我們認可市場的擔憂,但我們謹慎樂觀地認為,NIKE股價已經觸底,”卡泰寫道,“此外,我們的渠道調查顯示,最近推出的跑鞋系列似乎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興趣,市場已顯現出復甦跡象。”
NIKE股價週三收跌0.5%,報72.99美元。今年以來,該股已累計下跌3.6%,與標普500指數3.5%的跌幅大致相當。在過去12個月中,NIKE股價已累計下跌27%,而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8.6%。
Needham分析師湯姆·尼基奇(Tom Nikic)也認為NIKE股價已找到底部,但他預計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仍將面臨挑戰,因為希爾的新舉措仍處於推進階段。
「管理層對過去的失誤有著清晰認知,並正積極採取措施加以糾正」尼基奇寫道,“我們認為,如果NIKE的財務數據觸底,並且投資者將希爾視作NIKE的白衣騎士,那麼該公司有潛力在2025年成為一支具有吸引力的故事股。”
在疫情後,NIKE的銷售陷入困境。一系列決策失誤如切斷與批發商的合作關係、過度依賴熱門款式而缺乏創新,導致其市場份額下滑。
希爾的改革旨在糾正這些問題。除了清理舊款庫存,NIKE還計劃增加行銷和產品創新投資,並重新建立與批發商的合作關係。
投資者將關注希爾及管理團隊的最新進展。他可能會繼續強調自去年秋季上任以來的一貫立場:成功的業務轉型需要時間、資金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