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動數位化遠距看診

平台整合是關鍵

台灣高齡社會來臨,健保署早在一〇七年公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除了偏鄉、離島之外,特殊情況包括急性住院病人、慢性病因病情需長期追蹤、有急迫的生命危險、國際醫療等可採用遠距視訊看診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陸續採取行動,以限制外出、關閉集會場所等方式避免人群聚集,醫院診所當然也不例外,透過遠距診療平台,即時傳輸高清醫療影像進行遠距門診,減少就醫不便性,衛服部也在五月份暫時開放一般民眾可用視訊、電話看診,但疫情過後是否全面開放,仍待法規進一步討論。

疫情爆發前,遠距看診多數使用在偏鄉、離島,以當地的診所做為據點,透過視訊與大醫院的次專科連線,科別包含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在內,偏鄉醫生操作內視鏡與大醫院會診,病患還是必須到診所或衛生所看診。譬如,糖尿病患要做眼底檢查,偏鄉衛生所的一般科別沒有此項服務,病患必須到到大醫院檢查,現在衛生所有眼底鏡,可將照片上傳到大醫院進行遠距會診,節省病人往返時間。

今年九月,澎湖爆發集體的皮膚怪病,當地診所即透過皮膚鏡將照片上傳到本島醫院進行會診判讀,協助澎湖診所進行診療。

遠距看診 複診病患為主

疫情爆發,為避免群聚感染,民眾可以採視訊看診,今年五月到九月,亞東醫院採線上看診約九千人次,眼科主任王家康說,醫生在視訊中確認病情沒有多大變化才會開立藥物,如果是初診或在調整藥物階段,還是會要求病人親自來醫院就診,避免延誤病情。

中國藥大學附設醫院目前平均一個月採線上看診約二千人次,家庭醫學主任林文元也持同樣的看法,視訊看診還以老病人為主,初診病人必須親自來醫院。

中醫方面,中醫大中醫部主任林宏任指出,遠距看診無法把脈,某種程度影響看診品質,但因病人脈象短期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沒有緊急狀況,可以用望、聞、問來其他方面補足,影響不大,同樣以複診的慢性病患為主。

視訊平台待整合

目前遠距看診平台各家醫院使用不一,有遠傳、中華電信、廣達、微軟、Goodle等系統,健保署認為遠距看診涉及病患隱私,算是電子病歷一部份,必須加密同時錄影、錄音存檔,對於不熟悉視訊系統的醫院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

林文元說,遠距看診對於病人的好處較多,雖然節省往返的時間,但是還是必須在線上等待叫號,對於醫生來說,等待病人就位、錄影、錄音繁瑣的操作,增加看診的時間。

亞東醫院在疫情爆發前就開始實施偏鄉的遠距看診,與關係企業遠傳電信開發遠距看診系統,今年三月開始做都會區居家遠距看診,針對中風、插管、行動不便的進行視訊診療,王家康坦言,有些病人家中頻寬不足,造成畫面延遲,或不會使用平板或手機行動裝置,是最大的困難。

目前健保署設有虛擬健保卡,方便民眾掛號,各家醫院的線上APP系統皆有付費系統,唯看診之後,病人或家屬還是必須到醫院拿藥,中醫大在兒通醫院旁設得來速,民眾不必進入醫院即可取藥,亞東醫院除院內拿藥之外,未來計畫跟各地藥局合作,讓民眾可就近住家的藥局領藥。

對於遠距看診是否取代實體看診,多數醫生仍持保留態度,原因在於電話或視訊看診只能以問話方式進行,無法知道詳細的狀況,容易造成誤診;再來,遠距無法當下做接觸式診療或手術,像是內視鏡等,是比較大的缺陷。